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歐洲文化首都活動 帶動城市再生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3.16 00:00
圖說:「歐洲文化首都」活動帶給我們城市再生啟發。遠流提供。

【民生@報訊】創意城市教父蘭德利(Charles Landry)呼籲城市要以創新思維來衡量其發展潛力,促進城市的再生或活化。佛羅里達發現,當一個社區或城市具備多元包容氛圍和科技基礎建設時,很容易吸引創意人才。當歐洲開始以城市、鄉鎮再生闖出成績時,台灣多以「都市更新」為城市競爭的主要作為,是否能因此創造城市或區域的發展?「歐洲文化首都」的運動,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1985年時,歐盟發起一競選活動「歐洲文化城市」(1999年改為「歐洲文化首都」)。這個活動的主旨,是想讓每個獲選城市能以政策引導,彰顯歐洲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促進歐洲人民接觸彼此的國家與文化,提升歐洲公民對歐洲各國的認識與文化連結,進而彰顯歐洲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的城市,可以獲得歐盟50萬至150萬歐元的補助金,換算台幣約2千至6千萬元。對於國家或城市文化推廣與交流,實是杯水車薪,然而申辦城市積極爭取的目的可能是要得到這項殊榮,而非補助金。究竟這項殊榮會帶來哪些好處,各城市趨之若鶩地去爭取?

『歐洲文化首都』書中先介紹英國的格拉斯哥,在代表英國獲得1990年度「歐洲文化城市」活動主辦權後,有計畫地傳承當地文化,修繕歷史建築街區,興建文化與商業設施,增加城市吸引力,結果紓解了長久以來失業率、犯罪率和貧窮等經濟與社會問題。

事實上,格拉斯哥以「歐洲文化城市」帶動城市再生,並非原活動初衷,但卻成功地喚起居民的自覺和對他們居住地方的認同,讓「歐洲文化城市」真正引起歐洲國家和城市重視,格拉斯哥的成功為其他國家帶來城市復興希望,也因此讓許多城市紛紛以申辦「歐洲文化城市」作為城市再生的觸媒,並以申辦這個頭銜作為城市發展的未來想像起點。同時藉由文化資產盤點和文化活動舉辦,重建城市特有的歷史與文化靈魂,也可能想像出未來的城市品牌定位,使得失去昔日風華的城市能在國際舞台上再度閃耀。

書中即以愛爾蘭科克、英國利物浦、奧地利林茲和德國魯爾四個城市作為主角,敘述他們獲得歐洲文化首都之前置準備,及其執行成效來剖析。以利物浦為例,它是2008年的歐洲文化首都,卻早在1999年成立「利物浦願景公司」,2003年成立「利物浦文化公司」,前者負責硬體建設,後者統籌規劃及執行等,並也於2003年開始每年推出主題活動,直到2010年仍推出以「創意與創新」為題的活動,掐指算算,利物浦至少為歐洲文化首都活動投入十年的光陰。

作者在書中說,「歐洲文化首都」不只是活動,更是運動,也不是終點,因為這些城市在主題年後,仍積極應用城市已累積的智慧動能,不讓當初因活動而爭取到的文化設施與人力資源閒置。書中更提出,台灣、愛爾蘭和奧地利同樣是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蘊涵,分別對中國、英國和德國有很強的依賴與競爭關係,三個小國要以文化創意帶動城市發展和經濟轉型,都同樣面臨內容敘事薄弱的困境,希望透過人文的爬梳,為台灣城市發展提供創新思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