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311倖存 奇蹟之松搭希望之橋

中央社/ 2014.03.12 00:00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特稿)311東日本大震災3週年,多家媒體鎖定岩手縣陸前高田市在311海嘯侵襲中倖存的「奇蹟之松」報導。現在這棵松樹旁架起1座掛吊土石輸送帶的吊橋,名為「希望之橋」。

2月28日,陸前高田市建設部都市計畫課課長輔佐兼企畫長阿部勝引導駐日外籍記者,參觀國道45號沿線的「道驛高田松原TAPIC45」,這種遭海嘯侵襲過殘存下來的結構體,被稱為「震災遺構」。

陸前高田在311當天,因大地震、海嘯,死者及下落不明者將近2000人。震災遺構前方設有1座紀念小屋供遊客憑弔。

像是宮城縣氣仙沼市被海嘯沖上陸地的第十八共德丸大漁船,很多災區居民認為,不想再看到這船,免得夢魘揮之不去,因此約4個月前被撤走了。

但有些地方的災民認為,震災遺構留下來,才能讓後代知道海嘯的威力,對大自然才有敬畏之心。

像是宮城縣南三陸町的防災對策廳舍就只剩鋼筋斑駁地佇立著,常看到觀光巴士載著遊客來參觀,並在獻花台前追悼海嘯罹難者。

陸前高田市決定將「道驛高田松原TAPIC45」留下,阿部說,這建築遭海嘯破壞的情況,可讓專家計算出海嘯的威力有多強大。

站在這彷彿鬼屋的建築物的高台上,強勁的風讓被海嘯掃過、震災垃圾清掉的土地更顯荒涼。靠海處,看到3個人當中最年輕的女性手中拿著花束要祭祖。

阿部繼續引領大家搭巴士到附近聞名遐邇的「奇蹟之松」。原本這一帶稱為高田松原的地區約有7萬棵松樹,最後僅有這棵樹齡約170年的松樹在海嘯中倖存,被視為奇蹟。

但因受到海水侵襲,奇蹟之松於2年前5月枯死,全球有許多人希望留下這棵樹做為災後重建的精神象徵。前年7月開始,市公所開始實施「保存奇蹟之松募款」,來自世界各地的善款足以支付修復費1億5000萬日圓(約新台幣4400萬元)。

這樣的保存法,毀譽參半。奇蹟之松看起來有幾分不自然,但仍吸引許多遊客前往參觀,松樹下也擺設了紀念碑,供遊客追思震災罹難者。311這一天,有媒體會拍攝奇蹟之松搭配日出的光景,就像日本人喜愛看元旦日出一樣。

目前奇蹟之松附近有類似大橋樑的建築正積極趕工中,那是在氣仙大橋南側、撐起運輸土石用輸送帶的吊橋,名為「希望的橋樑」。吊橋的建設是現在今泉地區所進行的土地劃分整頓事業之一。

將來沿岸地區民眾集體遷村到高處,原本是高處的山林需剷平才能建村。高田地區整地面積約18.4公頃,將移除約140萬立方公尺土石、今泉地區整地面積約22公頃,將移除640萬立方公尺土石,工程浩大,移除的土石將用於架高沿海地區。

這條輸送土石帶寬1.8公尺,將土石運到臨時堆土場為止,包括分支的長度總計約3公里,1天可運出土石量約2萬立方公尺,主要是希望提高工程的進度,並減少工程車等在市內穿梭。

彷彿愚公移山的做法,但阿部發給記者們一本陸前高田市震災重建施工說明手冊,內容指出這項工程善用了資訊科技(IT)的施工技術,還利用衛星導航系統等技術,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運土車的位置也以衛星導航系統來管理。

從外人的角度看來,這種大規模移山造地的工程,就像那株花了大錢硬撐著的奇蹟之松一樣,有一種奮力與大自然較勁的感覺。「道驛高田松原TAPIC45」震災遺構旁豎立的建設藍圖板顯示,有朝一日,那片被海嘯摧毀的7萬棵松原會再種回來。103031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