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Intel 製程領先不等於業績成長

自由時報/ 2014.03.10 00:00
記者羅倩宜/專題報導

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晶圓製程遙遙領先,只是這幾年遲未切入行動市場,就像兔子在賽跑中睡著了,優勢正在流失。另一方面,PC事業衰退,伺服器市場面對威脅,讓英特爾連續兩年營收淨利下滑。

如龜兔賽跑卻睡了

國內外資半導體分析師指出,目前英特爾的製程至少領先台積電3年。英特爾2012年初推出22奈米製程處理器,台積電的同一世代20奈米製程,直到今年第一季才量產。而英特爾下一世代的14奈米製程,訂在今年Q1量產,台積電同世代16奈米FinFET製程還在開發。

台積電還被英特爾嘲笑是改良版的20奈米,不算下一世代。逼得台積電又推出FinFET Plus,且在今年一月的法說會上,鄭重澄清彼此的製程差距,「沒有英特爾說的那麼大」。

不過,製程(晶圓)和產品(處理器或IC)是兩回事,製程領先也不等於業績成長。奈米數愈少,只表示晶片尺寸變小,一片晶圓可切割出更多晶片,晶圓廠的利潤更高。但前提是做出來的IC或處理器要賣得出去,過去兩年英特爾和台積電的狀況就是最好的例子。

英特爾2012年初量產22奈米製程,但僅推出PC/NB用處理器,沒有行動裝置產品。過去兩年PC/NB市場萎縮,Intel營收持續衰退,2011年為540億美元,去年掉到527億美元。同期每股獲利(EPS)也從2.39美元掉到1.89美元。

轉型慢吞吞的巨人

直到去年底,英特爾才推出智慧手機和平板用的22奈米處理器(代號Baytrail),預訂今年上半年量產,雖有各大PC/NB廠配合推出平板電腦,但最快也要下半年才上市。

同樣在2012年初,台積電的28奈米製程剛剛量產,整整比英特爾落後一個世代。不過卻抓住行動裝置的潮流,從手機AP處理器到網通、繪圖、基頻,台積電什麼晶片都做得出來,吸引全球一線IC廠都來下單,光是大客戶高通、博通、 聯發科的訂單就接不完,小客戶還要排隊。因此也把台積電股價從兩年多前不到70元,推上目前的114元。

英特爾的另一隻金雞母是伺服器部門,去年業績成長7%達110億美元,占營收2成。目前也面臨安謀(ARM)陣營的威脅,國內外大廠如AMD和廣達,都在推安謀架構的伺服器。

科技網站Seeking Alpha指出,過去幾年英特爾的產品設計團隊沒有趕上市場潮流,讓製程優勢睡著了。近期又傳出英特爾14奈米量產時程延後,「如果台積電腳步再加快一點,英特爾恐怕連製程領先的優勢都將流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