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50現代水墨 交織世代風貌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3.07 00:00
圖說:台灣50現代水墨特展藝術家。陳小凌/攝影。

【民生@報訊】台灣在戰後50年以來,社會經濟都有巨大轉變,而台灣的水墨畫發展,走過50年代台灣水墨畫的發軔、抽象風潮的60年代水墨、反思浪潮與回歸現實環境的70年代水墨、美術館觀點的80年代水墨、大陸美術熱潮下的90年代水墨直到當代水墨現況,在特殊時空背景下,傳統/現代/東方/西方/具象/抽象縱橫交織,在衝突調適中漸趨調合。各個世代的水墨畫家書畫著自己的水墨,書寫出台灣土地的故事。

《台灣50現代水墨》系列7日於台開築空間開幕,參展藝術家包含李奇茂、蕭仁徵、郭軔、馮鍾睿、黃朝湖、李重重、洪根深、李蕭錕、徐永進、李茂成、呂坤和11位當代與中生代水墨畫家,展出41幅個人代表之作,一覽傳統、抽象、寫意、超現實風格。

這項特展試圖梳理呈現台灣水墨畫家們老、中、青三代水墨畫家大融合的樣貌,暗示水墨發展種種面向的思考。現代水墨之「現代」涵義為何?台灣美術史上,國畫/中國畫/水墨畫的命名說明了台灣國家認同的轉變?從水墨轉向抽象的過程,藝術家們如何反思自身文化?

高齡89歲的畫家李奇茂專擅歷史故事、民間草根生活等人物畫,筆墨蒼勁,墨彩韻藉。這次展出 、、三件作品,別於早期水墨畫作,簡潔的圖象符號,巧妙運用水墨表現,繪出人生豁達和天真童趣的意境。同齡89歲的蕭仁徵致力於台灣現代水墨改革發展,創作悠遊於水墨、壓克力、水彩。早期多風景寫生之作,在受到抽象畫啓發後,轉而從傳統中探索抽象表現,思索書法上「永」字八法和中西繪畫的表現特性,由中推衍出「畫中有書藝,書中有畫境之美」。

同樣從書法中反思傳統而轉抽象的郭軔,以「新視覺主義」理論獲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院士殊榮。致力以抽象性符號與觀者互動,表現簡形意象山水等五幅不同時期之作。

60年代活躍於台灣現代美術運動的馮鍾睿,早年曾自組「四海畫會」,為「五月畫會」成員,早年移居美國,擅用水墨、油畫、壓克力等不同媒材的特性,以拼貼、拓印等西方手法,將東方水墨渲染、書法線條等元素抽象化,創造畫面肌理,堆疊顏色層次,其繪畫承載了個人精神性思維。融合西方抽象概念和混合媒材,體現東方思維。黃朝湖是80年代的水墨改革代表,更是重要的前衛藝術推動者,半世紀以來,體悟水墨「畫重意不重形」,風格歷經多種蛻變。

徐永進致力於傳統書藝的革新,鑽研草書,近年來更將書畫融鑄一體,以中國草書的底蘊,畫出既抽象又具表現性的抽象表現水墨。李蕭錕曾經以抄經書法發表出版專書,對西方現代色彩學研究與體會,展出新作、。

70年代青年畫家強調「意象」而非抽象,結合多元表現技法,表達自我感受的抒情意象水墨。女畫家李重重運用草書風格,以點和線筆畫構圖,筆勢大膽,融合彩、墨,在堆疊中追求墨韻,鮮明色彩中展現潑墨、拓墨等技法,營造具象和抽象兼融的意境。風格蒼勁且溫婉,瀟灑而大膽。

洪根深借傳統山水意象符號,結合潑墨、印、拓、重彩等多元技法表現心象,並隨著時間逐漸衍生成「意象構成」的水墨特色,表達對台灣土地的省思,同時顯示出藝術家忠於自我,浪漫漂泊的性格。他喜好實驗媒材,除了運用非傳統的噴、染、印、拓等技法,經常使用火燒、石膏堆疊、咖啡渣等創造畫面肌理,大量拼貼等後現代手法,建構象徵性符號。

不以現代水墨的抽象表現為創作考量,李茂成四幅系列作品,以乾筆白描出千千萬萬的點和線,從小處蔓延成巨幅的樹、林、山、海,形構出紛亂而工整有機的空間, 充滿無窮變化的層次肌理。呂坤和則應用攝影鏡頭的原理,將廣角、超廣角、特寫、望遠鏡頭下所呈現的各種風景,一一組合變化後融攝進入山水影象的構圖中。展期至4月6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