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新北市紀錄片徵件 用鏡頭改變社會

立報/本報訊 2014.02.27 00:00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103年度紀錄片徵件活動於2月27日正式開跑,記者會邀請多位紀錄片導演、監製、歷屆首獎得主,及副市長侯友宜、活動大使隋棠號召民眾參加。新聞局局長林芥佑宣布,今年徵件補助獎金將提高至33萬元,並進行深耕影像教育、巡迴大型映演、輔導電視製播紀錄片節目、拓展播映平台、舉辦國際論壇等6項計畫。

獲得第15屆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第5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並於香港上映入圍香港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導演黃嘉俊,2年前透過《地瓜阿爸》拿到第1筆新北市獎金,加上文化局補助而能完成《一首搖滾上月球》。他說,有很多導演有很棒的故事想拍,缺乏的就是第1顆種子基金,這個活動對紀錄片導演而言,是讓一部好作品誕生的開始。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過去會看警匪片,「看到最後我就不看了。」他說,自己當警察在攻堅、圍捕的過程,跟影片演的完全兩碼事,例如警匪片拿槍托擊昏歹徒,實際上他從沒成功打昏過任何一個人,反而還被歹徒奪槍。「每部紀錄片都是在每個城市被觀察的點。」侯友宜說,這個「點」可以給人很多省思,並進而思考:「政府到底能做些什麼?」

紀錄片導演怎麼看待記錄片?「對當下社會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人家把故事放心地交給你之後,你要怎麼把這個故事說得完整、有趣、被大眾接受?」「不光只是客觀拍下,而是經過我的解讀、甚至是自身的經驗。」

傅榆所執導的《我在台灣,我正青春》,敘述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女生參與社會運動的故事,去年蔡宇軒執導獲得第3名的作品《北海老英雄》,則是講金山反核的阿公阿嬤,兩部片都是爭議性的議題。傅榆覺得這種議題能在地方政府辦的比賽裡被選出,「還滿...滿難得的。」她希望新北市政府能保持下去。

執導《築巢人》紀錄片的導演沈可尚說,4年前剛聽說時覺得:「少來了,反正就政治人物嘛、隨便講講。」現在發現似乎不是這麼回事,感覺並非政治賣弄,政府似乎重視人民深刻的東西,「這是台灣很罕見、能沉澱下來觀看他者的一種鼓勵。」他說,大家開始安靜地去觀看生命許多角落中真正動人的事情。

新北市紀錄片徵件活動自即日起至3月31日截止,詳細規則與獎勵請見官方部落格:http://newtaipeicitydoc.pixnet.net/blog

(圖說)2014新北市紀錄片獎徵件開跑,「十二夜」的聯合出品人隋棠也現身鼓勵大家拍紀錄片,因為紀錄片是社會最寫實的一面,是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圖文/姜林佑)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