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創意資訊素養教材 教學更方便

立報/本報訊 2014.02.27 00:00
▲中華民國社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張淑慧表示,科技間接造成了霸凌的多元性,孩子們在網路世界奇幻漂流,處處存在暗礁。(圖文/楊子磊)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開發第3版「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適用高中職、國中、國小學生,結合趣味的課程設計,希望學生在「網路生活」(Cyber Space)中培養正確觀念。召集人元培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林宜隆指出,這次以「健康資訊化、資訊健康化」為核心,近來食安問題就是沒做到健康資訊化,如來源搜索、資訊存取,這次教材裡都有提及,網路資訊中哪些是安全、正確,是資訊健康化關注的焦點。

高中職版本考量學生有較高的知識水平,結合七言絕句與西遊記故事,重點著墨於呈現網路犯罪問題,即刑法第358到363條的「妨害電腦使用罪」,用過五關斬六將方式進行。高中職版編輯成員、大安高工老師張漢民說,在高中職版的光碟片有特別附一個「家長宣導教材」,說明資訊相關的法律常識,家長往往不了解法律問題,希望讓家長能瞭解小孩的網路行為規範,適時提醒。

性平教育 網路破功

國中版以「2017年世大運」為架構,使用10位國內運動好手名字的諧音,融入成教材人物。國中版編輯成員、社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張淑慧舉出一些現象,如4年前出現「狂讚士」,國中生在臉書說要自殺並罵某某老師豬頭,大家看到拚命「按讚」,問學生為何按讚,學生回答:「這表示我讀過了。」張淑慧說,有學生就因為這樣被以「教唆自殺」約談,被視為霸凌共犯。她也舉例,學生不瞭解著作權:「貼文章是引用、還是全文直接貼上去?是不是貼了一些同學的照片?」她說,網路霸凌也很嚴重,「娘砲」、「金剛芭比」、「人妖」,性別平等教育在網路上完全破功。

國小版主題是動物園,有10種動物作主軸說明網路禮節,以案例探討交友、購物、霸凌議題,最後是介紹雲端科技新知。林宜隆說,國小版有設置遊戲,會有虛擬獎品,讓電動玩具概念成為正面互動教材,老師也能用教材跟學生互動。

創用CC 幫老師準備好

國小版編輯成員、台北市立大學資訊科學系盧東華教授說,各學級所有教材都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行為、相同方式分享。而雖然教材APP目前只有Android系統,但iOS一樣可以用網頁版進入。他說,所有教材都會放到台北益教網的「ET家族」,紙本教材也有PDF可自行列印,全國老師可自行利用。

林宜隆說,這幾年校園發生的資安事件都有融入教材,預計在4月底會完成所有工作,建立獨立網站架設在台北市教育局,過去第1、2版的內容也都能回顧。他說,早期的教材直接找領域專家教授來做,他們雖然懂得理念但不知道基層老師的需要,這次教材設計找現場老師指導,老師對新概念沒教授清楚,所以由教授來指導、請老師支援。「希望老師可以躺著教。」林宜隆表示,資訊素養與倫理原本很枯燥,由優秀的編輯人員把教材變得活潑,「老師不用準備,我們通通幫你準備好。」

上GOOGLE PLAY搜尋關鍵字「資訊素養」、「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即可下載相關APP。

▲「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以《西遊記》故事為骨幹,結合動畫、電子書與微電影,讓學生了解網路法律常識。(圖文/楊子磊)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