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投入菇類環保生產研發 年省上億成本

台灣好新聞/
11 年前
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臺灣民衆對環保意識越來越重視,而菇類栽培一年耗用超過35萬噸的木屑,需要砍伐大量的樹木,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主任梁志欽帶領學生投入「菇類環保節能生產體系」研發工作,將菇類培養基的廢木屑回收,重新配方、消毒,做為杏鮑菇培養基,不僅製程更環保,還能減少成本。

大葉生資系主任梁志欽指出,一棵樹木要花費7、8年的時間才能長成,菇類培育需使用大量的木屑,台灣一年產生的廢木屑約有5億包,消耗的樹木量非常可觀。廢木屑雖然可以當有機肥料,但產值不高,大部份的廢木屑都是以燃燒的方式處理,並不環保。於是他帶領學生著手研發,如何讓菇類培養基產生的廢棄木屑更環保、更具生產效益。

梁志欽觀察到金針菇、杏鮑菇的木屑培養基都是採收一次就丟棄,於是開始思考回收再利用的可能。經過實驗分析,他確認了廢木屑的氮含量只比新鮮木屑少不到10%,營養含量仍然足夠出菇。他嘗試不同的廢木屑培養基配方組合,比較新配方和傳統種植的差異,前前後後花了兩年時間,終於成功開發「菇類環保節能生產體系」。

梁志欽表示,回收廢木屑、重新調配比例、殺菌、放入菌種的杏鮑菇培養基,栽培出來的杏鮑菇產量和傳統栽培差不多,但是培養基的成本每包便宜2元,以台灣一年6千萬包的杏鮑菇產量來算,一年可以節省1億2千萬元成本。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