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國品牌崛起 台灣零組件產業瓦解

自由時報/ 2014.02.26 00:00
記者蘇雅文/特稿

近年來台灣的GDP預估值屢屢下修,景氣復甦力道疲弱,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出口成長不如預期,甚至衰退。其實,中國是我主要出口國,但近來其科技業崛起,本土供應鏈建構愈來愈完整,使得我國出口到中國的上中游零組件減少,我出口不振似乎成了難以改善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經濟正處於成長過熱的調整期,不論是GDP或股市表現均不如預期,去年上證指數下跌六.七五%,在全球敬陪末座,顯見其結構調整步履蹣跚。但有一個現象值得台灣正視,就是上證的科技類股去年卻漲了六十五%,反映中國科技業正在迅速崛起,成為台商最大的對手,是台灣產業發展最大的危機。

去年在中港股市中,科技股,尤其是網通手機獨領風騷,其中固有炒作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科技業因為擁有得天獨厚的龐大市場,幾乎不必費力就可創造出世界級的品牌。例如世界前十大手機廠,中國就有聯想、華為、中興、酷派四家入榜,而小米機今年也可望進入前十強。反觀台灣的宏達電卻由Android系統的老大,短短二、三年就被擠出十名之外,股價也由一千三百元跌到一百三十幾元。

中國品牌的崛起,也帶動其本土供應鏈,如今在各個電子資訊領域中,中國相關廠商都已威脅台廠的地位。曾經當過股王的觸控面板大廠宸鴻,面對中國對手歐菲光電與信利國際的低價搶單,上半年EPS還有廿三.六四元,第四季竟然虧損四.八八元,股價從近千元跌到一百八十多元。台灣的雙A﹙華碩、宏碁﹚,華碩重視創新,尚能撐起一片天,宏碁則嚴重虧損,還在加護病房中急救。

電池模組的新普、順達科面對德賽電子的挑戰;機殼的可成、鎧勝面對比亞迪、巨騰、嘉瑞的虎視眈眈;在手機相機模組方面,舜宇光學、水晶光電的市占率快速增加。

而最嚴重的挑戰更來自中國政府大力補貼其本土業者,造成面板、太陽能、LED產能嚴重過剩,使得台灣業者成為陪葬品。總之,中國科技業者的品牌與供應鏈的竄起,是無可避免的事實,但台灣的政府與業者準備好對策了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