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政大檢討書院 學生:要把心思留給別人

立報/本報訊 2014.02.20 00:00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政大書院成立6年,為了檢視成效,於20、21日舉辦研討會。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說,高等教育面臨挑戰,科技發展遠距教學讓學生不必去學校,未來學校是否還有存在價值?隨著世界知識經濟競爭,生產知識必須成為商品,大學的定義開始轉變,教育部民國95年推出頂尖大學計劃,以便跟國際接軌。以人文教育為主的學校,要如何產出有商品價值的學問?他說,政大必須找另一條路,而書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善用空間 讓學生走上山

政大書院是一種學習場域的建構,從住宿、生活、社群、通識課程等諸多方面進行全人教育,主張「學習無所不在」,讓校園任何角落都成為教室。

「政大校園有沒有獨特性?政大發展的歷史是什麼?」吳思華說,政大校區分山上跟山下,過去方便考量讓許多活動往山下集中,導致校園活動範圍縮小、山上逐漸荒蕪,政大開始思考如何讓山上成為大家喜歡去的地方。他指出,政大書院計畫不只是通識課程,必須規劃校園空間與知識的連結,讓學習融入生活,學生才會走進校園、走上山。

吳思華過去認為政大的歷史是包袱,中央黨務學校於1927年在南京創辦,經改組、合併後1946年成為國立政治大學,以培養中間領導人為主要任務。政大第16、17、18期的同學隨著政府撤退台灣,途經川西時直接走入戰場,其中有4、50人在戰場犧牲。他說,民國60年開始有政大節,就是紀念川西事件,政大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在台復校的大學。

政大教育學院教授陳木金是規劃校園環境營造的重要角色,他生長在建築營造家庭,從小就懂得工程,哪裡偷工減料都曉得。他說,政大有很多很美的景點,可以透過環境營造與學習結合,「山居的學習生活,山上要長成什麼樣子?」他說,繁華與恬靜兼具,打造親山、親水的校園,並且有便利性與可及性,讓每個地方串聯起來、每天都辦活動來吸引學生。

學校不被線上學習取代

與談人政大教育系教授、教務長詹志禹說,教育部的磨課師計畫開放全球學生線上學習,這種翻轉教室的概念是學校的危機,學校是否有不可取代性?書院計畫走出了一條生路,讓生活與學習合一、寰宇知識統整、深刻的師生關係、環境氛圍與文化傳統的塑造,這些都是學校所能提供的重要價值。他說:「書院計畫就像維他命,雖然有益但隨時可以中斷,必須變成主食、變成蔬菜水果、變成制度,才可以持續下去。」

政大校務會議學生代表游雅茜曾擔任書院助理輔導員,書院的超政新生營隊曾出了一份作業寫「20年後的自己」,多數大一學生都寫希望未來可以「幫助別人」。游雅茜說,大學4年下來,結果學得比較多的反而是「幫助自己」,更多的金錢考量、學習時間考量,沒辦法留更多心思給別人,她表示:「能不能把心思留給別人,是書院教育能不能成功的重點。」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