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王張會 學者:兩岸互信只是開始

中央社/ 2014.02.11 00:00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11日電)兩岸「王張會」今天登場,台灣學者認為,是重大的歷史性進展,但在核心議題沒有具體共識,顯見兩岸政治互信、對話仍在初級階段,能否促成馬習會,沒有直接的必然相關。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11日在南京召開首次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雙方互稱官銜,並同意建立常態溝通機制。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長張五岳今天受訪指出,這是兩岸第一次部長級官員在互稱官銜下會談,從未有過,對兩岸未來官員的互動、接觸奠定良好基礎,未來希望能比照辦理,「陸委會跟國台辦都能互稱官銜,未來如經濟、財政議題等,雙方官銜上還有什麼理由要用其他名義?」

張五岳說,陸委會和國台辦是兩岸事務主管機關,涉及最為敏感、重要的議題,這樣的互動、對話,可說是重大、歷史性進展,但成果也不令人意外。

他觀察,兩岸第一次接觸,雙方都小心翼翼,大陸方面,口頭上稱呼「主委」,新聞稿上仍稱「大陸委員會負責人」,而此次最核心的人道探視議題,雖然有進展但沒有具體共識,顯見中國大陸對王郁琦登陸有相當防備,也可看出兩岸在政治互信、對話上,仍處於初級階段,達不到深化、鞏固,「只能說有個開始,未來還是有漫長的路要走」。

張五岳也談到,長期以來兩岸互動對話,外界都認為是北京掌握主動攻勢,但他觀察,從去年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談判協商以來,進而碰觸談判協商當中最核心的人道探視議題,乃至於王郁琦今天登陸,台灣最大的改變是在兩岸互動中,除了有關和平協議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不去碰觸,任何只要有助於兩岸體現分治、政治現實、有助於兩岸人民權益維護、人民關切等議題,台灣不但沒有迴避,而且採取主動積極,這也是王郁琦要主動到大陸的原因所在。

「王張會」能否促成「馬習會」? 張五岳認為,目前兩岸仍屬於政治互動、互信的初步發展階段,談不上鞏固,更別說深化,談馬習會為時甚早,「王張會為兩岸關係注入新的互動活水,能否促成馬習會,沒有直接的必然相關」。

不過,張五岳指出「王張會」後值得觀察的焦點,包括張志軍何時訪台、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能不能簽署協議、兩岸能不能簽署貨品貿易協議,最後才是11月七合一選舉前舉行的APEC會議,能不能馬習會?「就算沒有馬習會,北京有沒有新思維、新作為來開展兩岸關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