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樂閱讀/如和面對孩子缺乏禮貌?

優活健康資訊網/(企劃中心/綜合整理) 2014.02.10 00:00

媽媽的好朋友從巴黎旅遊返台,給媽媽帶了一盒巧克力球。佑佑打開包裝吃了一顆,對香甜的滋味當然愛不釋手。

「我還要吃。」連續吃完幾顆後,佑佑欲罷不能地又伸手要。

「一天不能吃太多喔!」媽媽在旁邊說。

「蛤~~」佑佑嘟起嘴,生氣耍賴地搖著身體。

「不行。」媽媽又說。

「好啦!討厭!」佑佑氣呼呼地,眼睛往上看人。

這是媽媽最不喜歡看到的表情,看起來像在瞪人、沒禮貌的模樣。孩子能不能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相信是許多家長同樣關心的問題。過去雜誌上曾經做過調查,哪些是「小孩頑皮,大人沒有第一時間制止」的前十大無禮的行為?我們從第十名倒回來看,包括:孩子打噴嚏沒有摀住口鼻、活動時不管後面的人就站起來拍照(這句像是在說大人的)、公共場合嘻鬧太大聲、玩遊樂器材不守規矩、大人用比孩子還大的音量叫小孩安靜(這句也像是在說大人的)、用餐後食物掉滿桌卻沒有收拾、捷運上像猴子一樣玩吊環、車廂裡影響別人睡覺、商店裡放任孩子跑來跑去……而最重要的冠軍項目呢?則是放任孩子踢前面座位的椅背。

我仔細看了這些被票選出來的內容,可以想像評分的人一定都遭遇過這些無禮行為;但我想對家長來說最困難的是,這裡頭除了少數幾項以外,其他幾乎都是孩子快樂時,就會出現的反應。比如說:講話大聲(有些孩子還會在火車上唱歌呢!)、跑來跑去(除非你把他綁著,不然有些孩子就是要一直跑啊!)、打噴嚏要摀口鼻(早就講過了、學校也有教,忘記、忘記,就是老忘記)……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你會發現,這些被挑出毛病的行為,都是因為「干擾到別人」所引起的。與其一直禁止孩子這些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不如多增加孩子的同理心;而且,要從家庭裡頭開始練習。

孩子可能這樣想/違反快樂原則的行為表達

孩子年紀越小,越不懂什麼叫「禮貌」(我指的是「禮貌」這個語詞的意思)。所以孩子只能以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還要不要持續這個行為。因此,當孩子出現的無禮行為,是一些沒有特定對象的「事件」(例如,跑來跑去、亂打噴嚏、在車上大聲唱歌),只有一個理由:孩子的快樂已經影響了大人的快樂。而孩子會不聽從大人的教導,也只是因為很簡單的理由:這些教導禁止了他們行使快樂原則,所以他不開心。

孩子是家裡的鏡子

另外一種無禮行為,是針對某些「特定對象」的。例如,對阿嬤特別兇、對陌生人不打招呼。這種無禮行為,所反映的則是家庭裡的「關係」。比如說,孩子可能觀察到,在整個家庭裡面,阿嬤的地位好像是特別低的(因為阿公、爸爸、媽媽都可以對阿嬤大聲講話),所以孩子可能就學到一個信念:如果家裡要找一個人作亂,那個人應該就是阿嬤!

過去很多人說,教孩子有禮貌,大人是不是要先「以身作則」?我認為這個「以身作則」,指的不是「大人要孩子對自己有禮貌、自己要先對孩子有禮貌」,而是當大人要教導孩子「對長輩有禮貌」,大人要「先對長輩有禮貌」。因為,孩子的行為,就是家庭的鏡子。

家長可以這樣做/同理與建立正向行為:運用遊戲與繪本

孩子的很多無禮行為,其實對他們來說,不但不叫「無禮」,還自以為有趣。所以,與其想要花很多力量削弱這些行為,不如提升孩子的正向行為,這還比較容易。為了雙管齊下,讓效果更好,家長可以同時採取「增加情境式同理心」和「建立正向行為」的方法,並且將孩子時常接觸到的遊戲與繪本融入到「禮貌教育」裡頭來:

• 增加情境式同理心/孩子小,感受力強,增加情境式同理心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常問孩子:「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樣?」例如:孩子用眼睛瞪人,你可以回瞪他,問他這樣的感覺如何?孩子坐車一直踢前面的椅子,你可以問他:「如果坐在後面的人也一直踢你,你會怎麼樣?」年紀小的孩子可以透過這種情境和體驗來增加同理,但如果你是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樣?」對他們來講就太抽象了(因為他真的不是那個人)。

• 建立正向行為/關於那些孩子必須要知道的禮儀原則,特別是與安全和衛生有關的,就有賴父母把它們變成一個「好的行為」來教-當孩子做到時,鼓勵他;當孩子忘記時,提醒他。打噴嚏要用手遮起來就是一個例子,但這也可以又回到情境式同理心的引導,問孩子:「如果是你被人家噴到鼻涕會怎麼樣?」。

市面上有許多繪本,裡頭都以故事來引導孩子,家長可以挑選和你所頭痛的問題相關的繪本,不厭其煩地和孩子多講幾次,以後孩子再犯的時候,你大可以提醒他說:「唉!你又要變成髒髒小公主囉!」倘若沒有挑到適合的繪本呢?沒關係,就運用孩子現有的玩具和娃娃屋,來編造一個適合他「無禮」議題的故事吧!

這些不能說或做/

• 「你再這樣試試看!」(威脅口氣,可能阻止孩子的負向行為,卻沒辦法增加他的正向行為)

• 幫孩子向旁人道歉。(不是完全不能做,但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旁人的眼光,要求孩子自己道歉)(本文作者/許皓宜)

(摘自/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新手父母出版)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