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立報犇報聯播: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下)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4.02.05 00:00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下)

  第三次破壞是最為核心的,即2009年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這是繼1972年來東亞戰略調整之後最重大的轉變,其中當然有虛有實,我將之成為「戰略撤退前的戰術冒進」。東亞秩序正在調整建立一個以中國為軸心的區域網絡化結構,體現在幾個核心部分,被美國認為是威脅其霸權的要害。首先是「東亞區域一體化」,包含以「東盟/中國10+1」、「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為基礎的「東盟10+3」以及RCEP的「東盟10+6」等區域架構;第二個挑戰到美國的,是「中俄友好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其最核心的意義在於將帶動俄羅斯與中國合作,共同開發中亞。最後,如果解決了中亞合作開發的問題,再通過中國大陸提出的四條歐亞鐵路,貫穿西歐與東亞,美國就算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佔有全世界最主要的航海要道,但是它還是與世界的兩大文明中心相隔兩大洋,只好被迫回去當美洲國家。

  因此,我認為美國這次的「重返亞洲」,其目的是在壓制東亞區域一體化的形成,延緩或終止人民幣國際化或亞洲區域結算貨幣的出現,是一場貨真價實的貨幣戰爭。要達成此目標,美國首先就是要遏止中國崛起:第一個就是加強美日聯盟,加強對日本軍事武裝,希望日本共同承擔美國在東亞的防務;其次就是利用相關島礁的爭議,以製造區域緊張,誘使東亞各國,特別是中國大陸陷入軍備競賽。在此情形下,我認為中國還是要保持「戰略耐性」,在釣魚台問題上既要做到「針鋒相對、順勢而為」,也要做到「鬥而不破」,最終回到「共同開發」。其次就是不能被美國引誘進入軍備競賽,要把手騰出來,把自己的事做好,最重要是實現內需戰略轉型,朝向區域經濟一體化穩步前進。海峽兩岸也應該要儘快簽署和平協議,台灣絕對不能做為美日反華的棋子。同時還要擴大安全架構,處理琉球問題,爭取琉球去軍事化,以確保亞太地區的區域安全。

王曉波:《開羅宣言》確立了台灣的主權歸屬及其國際地位屬於中國,這是沒有問題的。美國對台政策可以追溯到1853年,當時美國遠東艦隊司令Perry在基隆登陸,建議美國當局要佔領台灣。他認為,美國若能佔領台灣,就能控制東南亞海域的樞紐;如果美國在台灣有一支充分的海軍,美國就能控制中國的沿海港口,進而就能控制中國。當時由於美國南北戰爭,Perry將軍的建議就只能被放進檔案。後來美國轉為支持日本取得台灣,所以台灣割讓給日本,美國就是幫兇。馬關條約的條判,美國壓著李鴻章要割讓台灣,目的是要拉開日本與中國的關係,以台灣為餌,進行「以日制華」的戰略。這個戰略一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變爆發才破裂。

  再1943年《開羅宣言》之前,還有一個背景,就是1942年美國成立遠東戰略小組,其成員George Kerr等人就提出了戰後台灣問題如何處理的意見。當時主張是要託管台灣,託管期間尋求台灣人政治領袖,經過住民自決,實現台灣獨立,但是這個意見沒有能夠被接受。

  美國為什麼在《開羅宣言》答應把台灣、澎湖、東北四省歸還中國,當時遠東戰略小組背後還有一個考慮,就是如果當時美國不接受蔣介石的主張,以當時中國抗戰的民氣,重慶的抗戰領導中心可能會瓦解,造成中國戰場結束。如此一來,中國戰場的日軍就會加到太平洋戰場,加重美國軍事壓力;另一個可能,是中國戰場沒有瓦解,但抗戰領導中心就從重慶轉到延安,戰後美國就要跟延安接觸,美國寧願跟國民黨玩,也不要跟共產黨玩。到現在為止,美國並不承認台灣是屬於中國的,在《上海公報》中,只講到「兩邊的中國人都主張只有一個中國」,如果兩邊的中國人有一邊不主張,那《上海公報》就垮掉了。

  《開羅宣言》指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中有兩個名詞,一個是「竊取於中國」,當時《馬關條約》的中國是大清帝國;另一個是「歸還中華民國」,表示中華民國也是中國。現在國際上說台灣地位未定,說台灣不屬於中國,其實《開羅宣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承認大清帝國跟中華民國是繼承與被繼承關係,那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也是繼承與被繼承關係,只不過此繼承沒有完成而已。今天不管有效統治台灣的是中華民國政府,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台灣無論如何還是屬於中國的領土,經由《開羅宣言》確定了這一點。

(本文不代表立報立場)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為雙周刊,全省發行量達1.5萬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