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FTA程序嚴謹 南韓快達陣了

中央商情網/ 2014.02.05 00:00
(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2014年2月5日電)兩岸服貿協議因民意反彈而延宕;反觀南韓,對洽簽自貿協定有一整套的研究、溝通、立法等嚴謹程序,最後才上談判桌,這使得南韓全球經貿網幾乎快達陣了。

台灣各界對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後的不滿與反彈,導致服貿協議遲遲未在立法院過關。另一面,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進度卻反而超前。

為何中韓FTA談判沒有引發南韓民意反彈?中華台北WTO研究中心副執行長、台灣經濟研究副研究員周子欽對中央社說,「這是因為南韓政府從2003年與智利洽簽FTA之後,『有計劃的做練習』,累積無數經驗。」

他說,南韓洽簽FTA早已形成一套程序,「先研究、再溝通、再其次是立法、最後才是上談判桌。」

周子欽說,南韓當年與美國洽簽FTA之前,早就做過無數研究,接下來政府部門與各產業舉辦了150場以上的座談,說明相關受損產業的經費補償事宜,接下來是一連串政策法規的立法程序,最後才與美國談判。

他說,產業資本家、工人的想法原本就不同,「南韓政府在舉辦產業座談,溝通期間,也會有許多矛盾衝突,甚至有人上街頭自焚。」但政府還是必須持續與各產業溝通。

此外,南韓自2003年制定自由貿易大戰略之後,政府部門有負責FTA洽談的專門機構,人事比較穩定,「不會隨總統大選改選而更迭」。周子欽說,這可能是南韓比較能一貫推動FTA戰略的主因之一。

中韓FTA談判「後發先至」,一方面固然源於南韓的自貿大戰略,透過簽署FTA,因應沒有槍聲的全球貿易戰爭;另一方面,也因為台灣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讓南韓有極大「急迫感」,因而加快腳步。

南韓以往貿易談判政策被視為追隨美國的政策,美國為加強與南韓同盟關係、避免南韓「被納入」大中華經濟圈;南韓也基於想走出中日韓三明治陰影、成為東北亞經濟樞紐等因素,促使美韓在2007年洽簽FTA。

不過,南韓總統朴槿惠去年以來似乎有加大了「對中國傾斜」的傾向。南韓在中韓FTA談判中被認為釋出極大善意,甚至有可能開放部分極為敏感農漁產品。

不只如此,朴槿惠去年11月宣布將爭取加入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使得南韓邁向區域性投資中心的企圖更加彰顯。

中韓FTA快馬加鞭,南韓預定今年可完成對大陸自由貿易協定的最後一個拼圖,邁向區域投資中心。

一旦中韓FTA順利簽署,再加上早已簽署的美韓FTA、歐韓FTA,南韓的全球經貿網幾乎快達陣,將可為南韓經濟成長率挹注好幾個百分點。

南韓許多出口產業與台灣具競爭關係,一旦南韓全球經貿網打造完成,對台灣產業衝擊極鉅。

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中韓若簽定FTA,對台灣產業約會產生607.88億美元(新台幣約1.8兆元)的衝擊,光學、塑化、紡織產業受影響為最大。

學者朱雲鵬以「原子彈等級的震撼」,來形容中韓FTA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這場無聲無息、卻等同於原子彈的衝擊即將到來。看看南韓,想想台灣,南韓政府的作法或許可提供台灣政府部門參考深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