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王公貴族都愛馬 相關藝術品.畫作問市

客家電視台/ 2014.02.03 00:00
【廖期錚 范傑翔 賴冠諭 台北】

中國自古以來,都將馬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直到唐朝由於東西文化交流,加上王公貴族都愛馬,馬逐漸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才開始有各種關於馬的藝品,以及畫作,元代趙孟頫更善於捕捉馬的神韻,文人騷客們,甚至有時也會以畫馬反映自身處境,直到清代郎世寧,帶入西方寫實畫風,也將畫馬的藝術帶入不同的層次。

出身關隴集團的李氏王朝,馬上打天下,更是馬的愛好者,引領養馬風潮,王公貴族達官顯要無不競相以馬彰顯自己的身分。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馬的鬃毛,他們紮成三花五花,不惜重金花在馬的配置上,你從那句詩,五花馬、千金裘,就可以知道了。」

中國出現馬的藝術品,也始於唐代,除了著名的陪葬品,三彩馬之外,畫馬名家輩出。

直到元代趙孟頫,作品抓住馬的體態與神韻,是公認的畫馬專家。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據說當人,一接近趙孟頫畫室窗邊的時候,居然聽到趙孟頫畫室裡,有萬馬奔騰之聲,從這故事可以知道說,趙孟頫畫馬是很傳神的。」

而唐代文人韓愈,曾在「馬說」一文,將馬比喻成急待發掘的人才,因此歷代文人畫家,常常也以畫作中的肥馬、瘦馬,隱喻自己的得志或是不得志。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肥的馬匹就像是一個,飛黃騰達的文人雅士,可是瘦馬,就是那個名在孫山之外的落第文人,一匹瘦馬要怎麼變成肥馬呢,就要碰到伯樂了。」

這種帶有意喻的畫風,到清代西洋傳教士,將寫實主義畫法引進,再度產生轉變,尤其是郎世寧畫的馬,更深得乾隆喜愛。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他引用西方繪畫技巧的,光影法以及透視法加到裡面去,所以說他可以很清楚,明白的表達出一匹馬的形狀,牠的長相以及身上的花紋。」

其最著名的百駿圖,裡頭的馬或是嬉戲相鬥,或是馳騁臥立,畫盡馬的各種姿態栩栩如生,而透過現代科技,圖畫裡的馬彷彿,跟著「活」了起來,畫作的情境也超越時空的限制,讓民眾得以一窺草原上馬匹的風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