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翼視野:正視無處可跑的「張德正」們

立報/本報訊 2014.01.29 00:00
■郭耀中

張德正駕駛砂石車衝撞總統府事件,在投書媒體的文字曝光後,媒體工作者及相關官員們,隨即利用片斷訊息,對張德正的「暴力」行為大肆譴責。在優勢集團亟欲簡化衝撞事件、化約為單一犯罪的同時,我們必須看見此事件所照應的社會結構不公,以及政經弱勢人民的處境,才可能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我們可以回顧1982年轟動台灣的李師科搶案來做對照。一位隨著國府撤退到台灣的56歲退伍老兵,因戰亂而失去家庭,也無法馬上退伍。退伍後無法回家,也無條件建立新的家庭。好不容易找到開計程車的職業,但因為經常受交通警察刁難,而讓生活更加困苦。於此同時,他所服務的「國家」放任經濟犯罪一再發生,於是策劃了銀行搶案。李師科在搶劫前說:「要搶也不要搶老百姓辛苦賺來的錢,如果是我就搶政府的錢。」在搶劫時大喊:「大家統統不要動!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他將大部分劫款送予房東,想幫助房東稚女作教育津貼,最後在房東檢舉下遭到逮捕,隨即判刑槍決。

跨越30年的兩個社會事件,政經背景卻多有雷同。30年前的李師科搶案,反映的是隻身來台的退休老兵,在政府長期漠視下無路可退的極端選擇。30年後的張德正衝撞事件,應該放在近幾年因制度壓迫而選擇自殺的犧牲者中來理解。在藍綠輪流執政下,十幾年來政府執意獨厚特定企業與產業,但大多數的台灣人生活卻沒有變好。許多定義上的台灣中產階級,在經濟上不是最弱勢,卻與底層人民同樣對未來感到茫然。他們沒有能力、更沒有條件覺察,個人的生活壓力其實是因為社會結構向少數集團傾斜的結果。當生活遭逢變故,只能嘗試在制度內尋求協助,卻不一定能到覓得出口。他們無處可跑,甚而選擇用肉體與生命,來控訴自身遭受的委屈與損害。

30年前的國民黨政府,還需要靠黨營媒體,宣傳破獲李師科搶案所彰顯的「社會公義精神」;今日的主流媒體工作者,卻主動將張德正犯案動機推導為個人的不理性行為,忽略他所提到的官商勾結、勞工生活辛苦,只稱其為「反社會人格」。「反社會」的現象,發動者不可能是一個個適應不良的人民,而是主流媒體急切所要維護的對象。

對於人民而言,生活在台灣長期「不順遂的積怨」,不是單純的人格問題、也不應是個人理當獨自承受的代價。套用當年李敖聲援李師科的文字,那些擁有政經優勢資源、又自以為活在民主法治的台灣相關人士,更需要正視:千千萬萬的「張德正」正在活著!

(台大城鄉所博士生)

圖說:駕駛大貨車撞進總統府的男子張德正(前),1月29日搭乘警力高度戒護的身障專用計程車,移送台北地檢署。(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