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專題報導】ETC計程行不行?國道計程收費費率與繳費方式剖析

Carstuff/Yi-hung 2014.01.26 00:00

從過去通過收費站的分段收費,到現行全面以交流道至交流道間距離為依歸的計程收費,收費制度全面革新的國道,究竟該如何收費?

回數票、現金找零車道,還有2005年開始實施的ETC電子收費車道,這些記憶中理所當然的事物已經隨著計程收費與收費方式全面電子化走入歷史。即使計程收費已實施近一個月的實施,但其中的紛紛擾擾與風波,仍舊讓部分大眾對國道計程收費與BOT廠商遠通電收產生不信任感。但在檢視過為何進行計程收費與電子收費,並一探過去一個月來的紛紛擾擾後,不妨再一次回頭看看現有制度,再選擇要以何種方式行駛國道。

隨著電子收費與計程收費的全面實施,猶似柵欄般的國道收費站已成為歷史畫面。

2013年12月30日,存在於國道近40年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正式走入歷史,國道一號、國道三號與國道五號上共23座國道收費站也陸續進行拆除作業,正式由過去的分段收費方式,改為以交流道與交流道間距離為計費標準的計程收費,同時也捨棄使用將近40年的人工收費,全面改採電子收費,與收費員擊掌的畫面不再出現於臺灣國道。

每公里1.2元、每日享20公里優惠里程

從確定將實施計程收費以後,計費費率便成為關注的焦點,參酌過去分段收費的使用習慣,加以過去收費站間約莫37至40公里的距離,並避免於都會區設立收費站,讓部分高速公路幾乎以免費使用的方式分攤市區車流的用路模式。儘管從分段收費邁入計程收費,仍舊提供每日20公里的免費里程,以減少從分段收費邁入計程收費的衝擊。

交流道與交流道間的感應門架是未來唯一的收費模式,也是以通過幾組感應門架作為計算里程的依據。

最後拍板定案的計費模式,以日為計價區間,每日每車給予20公里的免費優惠里程,行駛20公里以上、不足200公里者每公里1.2元,行駛里程超過200公里者,200公里以上的里程則採每公里0.9元的費率計算,大型車與聯結車則分別為小型車的1.25倍與1.5倍。衡向國道如國道2號等目前暫不收費,並規劃在2年後對現有制度進行檢討。而遇特定假期如春節假期,則取消免費里程並採取單一費率計費。如2014年春節便以每公里0.9元的費率,同時國道3號新竹系統之燕巢系統採8折計價。

在採用計程收費後,影響最大的族群,將會是原先單日里程在20公里左右,卻又必須通過收費站的用路人,以及單日里程超過20公里,但不須通過收費站的族群。對於前者而言,原先單日必須負擔80元 (以小客車為例) 的通行費,在計程收費實施後,將可大幅減少國道通行費。在高公局公布的資料中,以林口 (文化一路) 至五堵的用路人為最大的受惠者,在計程收費實施後僅需16元的通行費遠較過去的80元更為優惠。而林口─臺北間的通勤客,更直接受惠於每日優惠里程,每日的過路費甚至可以壓低至10元以內。

但對於中部地區,尤其是彰化與臺中間的國道用路人而言,則是衝擊最大的族群,國道1號后里收費站至員林收費站間58公里的距離,國道3號大甲收費站至名間收費站間76公里的距離,讓通過地區的用路人早已養成免費使用國道的習慣。在計程收費實施之後,即使享有每日優惠里程,部分用路人仍不免必須支付通行費用,對於過去的用路習慣而言,免不了有相當的影響。

從OBU到eTag,臺灣國道也正式邁入全面電子收費的計程收費模式。

與過去分段收費相比,計程收費固然落實了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也減少部分收費站與交流道距離過近,一上高速公路就得繳費的窘境,或是中部路段收費站與收費站間距離過長 (國3大甲至名間收費站相距76公里) 等不公平的現象。但站在部分用路人立場,過去可免費使用的國道如今必須收費,不免有些許吃虧的感覺。不過使用者付費、充實國道基金用於養護,並且避免部分市區短程車輛使用國道,讓長途運輸更為順暢才是國道之福。

三種付費方式,eTag不是唯一解!

在探討費率計算以前,首先必須先了解全面改採電子收費後通行費的繳費方式,畢竟習慣了近40年的收費站已經全面走入歷史。以電子收費取代原先的人工收費之後,國道高速公路局與BOT營運單位遠通電收公司共規劃有3種收費方式,除了「大力」且「唯一」推廣的eTag外,仍提供預付登記影像收費與事後補繳等兩種收費方式。

未申裝eTag也未預約,事後補繳制:

雖然遠通電收與國道高速公路局將eTag作為全面電子收費的主要配套措施,但並無法源依據可以強制所有用路人申裝eTag或是預付登記影像收費服務。所以,用路人還是得以選擇不申辦遠通電收的相關服務而行駛國道,能夠直接行駛國道,而在依據行駛的路程事後補繳。選擇事後補繳制的用路人,既不需前往遠通電收門市申辦eTag,也不需事先儲值預付,而是每次行駛後根據所行駛的里程於事後付款。同時,與其他兩種收費方式一般,設定有自動繳費期,逾期後會以平信通知車主進行補繳,除了超商繳款每筆通行費5元的手續費外,並不需額外負擔任何費用。若仍未補繳才會以雙掛號信函催繳,並須負擔雙掛號費用。

排隊申辦eTag並非國道計程收費後使用國道的唯一辦法。

申裝eTag:

在計程收費上路以前,eTag是遠通電收與國道高速公路局刻意推廣的收費方式,集所有曝光於一身的eTag服務是由過去的OBU一通機發展而來,捨棄得標的紅外線系統而改採微波感應方式。透過前擋風玻璃或是頭燈上的感應貼紙,以電子收費門架上的eTag感應器讀取寫入在eTag貼紙中的資訊,並以此作為扣款的依據。不過,申裝eTag的用戶必須事先預除通行費至帳戶之中,待上國道後再從帳戶中扣款。同時,為了鼓勵申裝eTag,遠通電收與高公局還提供通行費9折優惠,只要帳戶餘額充足,或是通行次日起2日內補足帳戶餘額,便可享有優惠。若餘額不足也同樣會先以平信通知,若仍未補足則會以雙掛號通知進行儲值 (用戶須負擔雙掛號費用) 。

為推廣eTag使用,遠通電收與高公局為eTag用戶推出通行費折扣優惠。

預付登記影像收費:

除eTag外,遠通電收亦提供預付登記影像收費服務,需要親自駕車前往遠通電收的服務中心,備妥車輛行照與車主身分證明文件辦理,將車牌圖像預先登錄置資料庫中,以作為辨識之用。與eTag服務相同,預付登記影像收費也是採用預付制,必須先行於帳戶中儲值以便進行扣款之用,但預付登記影像收費並未能享有與eTag用戶相同的9折優惠。而帳戶餘額不足的處理方式,則與eTag用戶相同。

感應門架不僅可以讀取eTag資訊,也可利用影像辨識系統為登記預付或是事後補繳的用路人進行感應。

餘額與通行費查詢方式則依照是否為遠通電收用戶而所有區別,申裝eTag與預付登記影像服務者,可以透過遠通電收網站、遠通APP與超商多媒體事務機於通行1小時後查詢餘額與通行明細。但必須透過超商或是遠通門市進行帳戶儲值。而採事後補繳的用路人則僅能再通行次日起的3日後才可以查詢通行費,並且不提供通行明細查詢。繳費管道則可以前往遠通直營門市或是運用四大超商的多媒體事務機列印繳費單據自行繳款。或是待評信繳費通知寄達後再前往超商或是遠通門市列印單據繳款。

遠通門市皆設有eTag帳戶餘額查詢機,提供用戶查詢帳戶餘額。

eTag不是唯一,衡量自身需求才有最適方案

儘管eTag是目前遠通電收與高公局大力推廣的收費方式,但並非是使用國道唯一的方式。若期望享有通行費9折優惠,並不為排隊裝設eTag與預先儲值感到麻煩,那申辦eTag將會是最便利使用國道的方式。但若不希望改變使用國道的習慣,或是擔心忘了儲值帳戶而使餘額不足,抑或是單純不信任遠通電收公司,那麼直接上路行駛國道,使用感應門架上的車牌辨識系統,並在通行後再進行補繳,便會是最適合的方案。當然,根據自身的要求與用路習慣,選擇最適當的國道方案,才會是計程收費全面電子化收費後的最佳解。

裝設eTag與否並不影響國道的通行權利,自行評估是否需要,才是使用國道的最佳解!

文=陳奕宏 圖=CarStuff資料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