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研究乒乓球彈跳 國三女奪科展最大獎

自由時報/ 2014.01.26 00:00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年僅十五歲的高雄市前金國中三年級學生曾少茵,不只愛打桌球,更以「乒乓球彈跳運動研究」,發現乒乓球到最後幾次彈跳的高度,竟然小到只有一根頭髮的直徑,昨勇奪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最高榮譽青少年科學獎,創下首度由國中生奪獎紀錄,將代表我國赴美國參加第六十五屆國際科技展覽會(ISEF)競賽。

國中生奪青少年科學獎第一人

評審總召集人中研院院士林榮耀表示,國中生有如此優秀的創新表現難能可貴;台大物理系教授傅昭銘表示,評審確認曾少茵研究的背後沒有「高人指點」,是她自己「用簡單的方式解決困難的問題」。

曾少茵的父親是高中物理老師,母親是國小老師,父母喜歡研究和打桌球,她說:「看到乒乓球在桌上叩叩的彈跳,讓我好奇乒乓球從開始到結束,短暫時間裡會彈跳幾次?」

她一開始用高速攝影機拍,但乒乓球最後跳的高度太小,肉眼以為靜止,其實還在跳,又嘗試把乒乓球彈跳的聲音錄下來,結果聲音都疊在一起。

曾少茵於是想用「電訊號」模式,記錄乒乓球的彈跳,把彈跳訊號錄下來輸入電腦分析,但乒乓球和木板都不是導體,研究陷入困境。這時恰巧計算機壞掉,拆計算機時發現「黑黑的塑膠」,和老師殷宏良討論才發現,原來塑膠可導電產生電訊號,是塗了具導電功能的石墨。

她用2B鉛筆把石墨塗在乒乓球、球拍和木板上,將絕緣體轉成導體,再利用接點接觸導電原理,成功測量到乒乓球的彈跳次數等力學資料,從六萬次彈跳中計算發現,乒乓球到最後幾次彈跳的高度(一百微米),小到約一根頭髮的直徑。

因為赴美參賽時間恐與國中會考日期相撞,曾少茵表示,參賽機會難得,既然撞期,只好改考特色招生考試。

另,建中學生陳培鳴及邱紹庭以酵母菌作實驗材料,發現年輕單倍體細胞可修復老化單倍體細胞受損DNA。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