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外交部:開羅宣言具條約效力

中央社/ 2014.01.21 00:00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1日電)外交部今晚澄清指出,「開羅宣言」是具有法律實質拘束力的條約協定,希望各界不要混淆對國家定位的認知。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姜皇池投書自由時報提出「開羅宣言」並非條約。

外交部澄清,開羅宣言在民國32年12月1日由中華民國、英國及美國3國領袖商定對日作戰方針及處置日本竊據他國領土的處理方式(即:東北及台澎歸還中華民國及朝鮮應該獨立)並正式公布。

開羅宣言公布後,又經一系列法律文件援用,例如民國34年7月26日中華民國、美國、英國、蘇聯共同發布「波茨坦公告」第8條明定「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而日本主權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

民國34年9月2日,日本天皇向盟軍無條件投降所簽署的「日本降伏文書」第1條及第6條,也明白宣示接受「波茨坦公告」。中華民國政府在日本戰敗後來台接受日本投降,「開羅宣言」是確定戰後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台列嶼)應歸還中華民國的重要條約協定。

外交部強調,「開羅宣言」不僅是具有法律實質拘束力的條約協定、也是具備法律效力要件的條約協定。

此外,民國39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美國及其盟國在過去4年來已經認知中國(指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美國國務院對外出版該院法律顧問室1959年對台灣地位問題立場文件,也再次聲明台灣依據「開羅宣言」等一連串國際文書,已歸還中華民國,且當時同盟國均已接受。

外交部說明,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地位歸屬,已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伏文書及民國41年中日和約一系列法律文件獲得法律上解決,開羅宣言是具有法律拘束力條約協定,無庸置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