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社論:經濟區域化的挑戰

立報/本報訊 2014.01.13 00:00
台灣政府正在力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a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成了近日台灣媒體報導與議論的熱門話題。主政者的心情十分急切。他們一再向台灣社會宣稱,如果不趕快加入至少其中一個組織,台灣將在亞洲的貿易、經濟的國際關係上被孤立,其後果十分嚴重。

TPP與RCEP都是以東亞為主體的國際區域經濟組織,涵蓋了幾乎東亞所有的地區。台灣是東亞唯一尚未加入任何一者的國家。這個區域經濟組織的主要內容為建立更自由的區域國際貿易區,其貿易的限制(如關稅)比WTO更為優渥,區域的範圍也更為廣闊。東亞原已有若干區域經濟組織,如東協10+1。還有更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正在積極談判中,如東協10+3,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區等。另外,太平洋的對岸也早有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但是由於東亞巨大的經濟總量以及高速經濟成長率,使得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都重視與東亞的經濟關係,因此在WTO的框架下進一步尋求更密切的經濟合作組織。這是TPP 與RCEP迅速成長並廣受重視的基本因素。

區域經濟組織可以追溯到上世紀1958年的歐洲共同市場。1980年代中期世界主要貿易國家開始進入WTO的設計,各國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建立。但是,從1995年WTO成立以來,它的功能並未完全符合各國的要求。即使全球化的迅速發展,通訊與航運不斷捷便,區域的貿易關係還是占有優勢,於是區域經濟體的重要性並未因地球村的形成而削弱,反而廣受重視。除了歐洲共同市場外,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區都已經成立自由貿易區。

亞洲是面積最大、國家最多而且差異性最大的地區,不難想像發展亞洲共同市場的困難也最大。事實上,迄今尚無一個涵蓋大部分國家的亞洲共同市場存在。但是,發展區域經濟體已經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流。因此,以東協10國為起點逐漸成為10+1,並且朝向10+3,10+6(包括中、日、韓、澳洲、印度、紐西蘭等6國)發展,形成今日的RCEP。

RCEP雖然只包含部分亞洲國家(以及兩個大洋洲國家),但是卻包括中國、印度、東協10國,人口總數超過30億,貿易總量占全球4成以上,不僅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區域經濟體,也在各種指標(人口總數、GDP、貿易總額等)位居世界前列,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洲共同市場的長期優勢都將退位。這顯然引起美歐國家的不安,特別是獨霸世界多時的美國。美國對付之道就是積極支持TPP,以對抗美國參加不了的RCEP。這兩個區域經濟體雖有重疊國家,卻成為美國遏阻中國經濟崛起的一個戰場。台灣力求加入這些區域經濟組織,不能忽略這之間的國際政治角力。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