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自由期末 清水小校把舞台還給學生

立報/本報訊 2014.01.13 00:00
【記者劉仲書宜蘭報導】每到學期末,清水小校會有一次開放式學生期末成果展,受到自由學風與批判思考的訓練,學生總會質疑:「為什麼要呈現?別人怎麼想干我什麼事?」老練的教師當然也沒這麼簡單就被問倒,他說:「難道你們不想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麼東西嗎?」

在體制內,這種回答大概會被視為官方藉口,認為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展現給別人看,增加學校評價、提高入學率。但在體制外的清水小校,這種回答聽起來卻真誠而有說服力,因為他們只有一條規則,就是「呈現」,至於內容是什麼,自己決定、自己負責。

「上課很無聊,我就下山打網咖,後來比較自我約束就不去了,但還是無聊,目前在探索中。」「國小在人文,沒有考試、沒有壓力;國中在凱旋,有考試、有壓力、考得很好;現在在清水,沒考試、沒壓力,很自由、很好玩,學了很多東西。」「這裡很普通,非常普通,要上國英數,有點討厭,社團活動無聊。不過喜歡音樂。理想的教育環境應該是,睡到飽再去上課。」

幾位學生在台上侃侃而談,風趣地數落學校的不是,台下的老師跟家長卻笑得十分開心。在宜蘭偏僻山區的清水小校,老師、學生、家長,有著與體制內不一樣的觀點。

自我實踐的過程

負責清水小校課程規劃的包黛瑩解釋,讓學生很自由去做,這是很重要的,老師只要求呈現,要做什麼由學生自己決定、對自己負責。「這是你的人生,我們不會愛面子,不去包裝你。」老師不會去叫小孩做什麼,不過如果學生有困難,老師會幫助他們學會。呈現的目的不是要博得別人讚美,而是藉由這樣的場合,讓學生面對自己,比如戲劇,若學生只有小三,就用小三的創意去創作一齣戲,學校給舞台,讓學生成長修練,這個舞台不是用來宣傳,而是給學生自我實踐。

有學生喜愛自由研究,例如在歷史社會課程中,注意到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兩側的建築高度有別,她從歷史找答案,發現日治時期,日本在九龍設置機場,所以限制了那個地區的房屋高度。另一位學生在全校去爬南湖大山後,對那裡的地形感興趣,著手研究了冰河時期的狀況,做成簡報介紹給大家。還有一位學生非常喜歡寫詩詞,在日常各種場合與情緒裡,寫了非常多優秀的作品。

一位學生熱愛HTML語言,協助學校設立官網,在自己的個人網頁上寫作,有270多篇學習紀錄。另一位學生在網路上製作野菜食譜圖鑑,他認為都市人對可食用蔬菜的常識太貧乏,其實路邊很多野菜都可以吃,他也介紹台灣植物多樣性是因為颱風、黑潮以及冰河期時代的各種作用所造成。

一位高三學生正在準備大學考試,清水小校在高三這一年讓學生自己讀書,不安排課程。他提到,要念書就要全部讀懂,不會為了考試應付,好比說「《哈利波特》是J.K.羅琳寫的」可以答對,但不見得讀過這本書。他反對考試,卻打算拿高分證明自己的實力。

學生在工藝課製作的東西最令人津津樂道,他們共同做了兩個足球網、一艘木船、人形標靶,以及弓箭、木槍,更用3D列印裝置製作各種道具的強化配件,以及一些裝飾品。

課程只教大原則

清水小校熱愛音樂的學生比例很高,古典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以及電吉他,校方成立了輕音社,期末有社團演出,也在個人呈現與戲劇表演裡穿插演奏,有一位不久前得到全國音樂比賽冠軍的學生,在期末呈現裡分享自己音樂生涯的學習歷程。

11日期末呈現的下午,清水小校地板教室上演一系列戲劇表演,有相聲、肢體、故事、笑料、音樂,各種型式的劇場,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戲劇課老師吳文翠指出,小劇場的呈現,也是給幾個簡單的大原則,例如必須用脊椎去聽音樂,剩下就是你的自由,做你自己。

參與演出的自然科老師廖修毅玩笑地說,自己很喜歡唱歌,只是缺乏舞台,剛開始加入戲劇課也擔心自己放不開,但漸漸掌握方法,透過戲劇角色學習,發覺自己更能感同身受各種不同的情緒,情緒智商確實有提升。

清水小校重視的是個人意願,願意自己負責、自己去想要做什麼,並從中學習,找自己的路,這是課程設計的核心,得以造就自由自在、毫無束縛的期末呈現。在學習歷程裡,學生有更多空間去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感興趣的事,學校的資源和老師都會傾力協助。

(圖說)隨著期末的腳步愈來愈近,小戲場也愈來愈熱鬧。每個小孩輪流表演,有些小小孩分不清是遊戲還是上課,直嚷嚷著「還有遊戲嗎?」(圖/清水小校提供)

【清水小校不考試 學習就在生活中】: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853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