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春遊博物館 探索古生物奧秘

立報/本報訊 2014.01.13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你知道歷經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腔棘魚,是讓陸地生物有機會和水中魚類成為親戚的物種嗎?你知道鳥和鱷魚其實是近親嗎?寒假、農曆春節即將來臨,教育部整合11所社教館,推出「春遊博物館」系列活動,鼓勵民眾來趟知性之旅。

教育部1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社教館上半年精采活動,從北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解開昆蟲密碼特展」、兩廳院的2014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中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DNA檔案—自然歷史解密特展」,到南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神氣活現造型氣球展」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腔棘魚特展」等,共計將有2百場次講座、4百場次以上的研習、2百場次營會及2千5百場次以上的展演活動。

腔棘魚發現至今長達75年,屏東海生館舉辦「腔棘魚特展」,讓民眾進一步了解這塊受生物學家探討、演化過程中「失落的環節」。1938年時任南非東倫敦一處博物館館長的拉蒂瑪,某次在碼頭發現淡藍紫色的奇特魚種,便將其帶回研究。館長王維賢指出,拉蒂瑪後來向魚類專家史密斯求助,確定該魚就是消失已久的腔棘魚後,卻發現魚被當成鱈魚處理掉了,於是史密斯博士開始重金懸賞,後來還引發了外交衝突。

王維賢表示,腔棘魚是現存生物中曾與恐龍同時橫行水中與陸上的生物,全球僅剩7百多條,因為牠具有如同四肢形狀的鰭肢,備受國際學者關注。該展的舉辦是因為陸續得到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岡田實驗室、福島環境水族館及美國雪德水族館等單位的協助,所促成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DNA檔案—自然歷史解密特展」則以達爾文的「生命之樹」為主軸,動員超過290件的生物標本。館長孫維新指出,早期科學家是藉由生物形態等特徵相似度來推論各種物種的親緣關係,但隨著DNA資訊的採用,新一代科學家早已提出多項研究,推翻傳統演化樹的觀點,看完此次展覽會發現許多新知識。

教育部發行「春遊博物館—國立社教館所學習護照」,民眾凡在春節、寒假期間參觀教育部所屬社教館所並完成學習單,在學習護照上加蓋館所公仔戳章即可獲得活動小徽章、參加抽獎;此外,集滿跨縣市2枚戳章或同縣市4枚,即可獲得「探索者聯盟」公仔積木。詳細資訊請上http://news.ner.gov.tw/nertaiwan/cht/index.php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