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H7N9疫苗年底上市 十萬劑防疫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4.01.08 00:00

中國爆發H7N9流感疫情,引起台灣民眾高度恐慌,目前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醫院合作,進行H7N9疫苗開發,預計今年6月進行2期臨床,年底可順利完成第3期臨床試驗,初步估計年底可先量產10萬劑H7N9疫苗,以因應國內市場需求,同時不排除未來將與國光生技,或是基亞疫苗科技一同開發疫苗上市,避免疫情擴大。(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教授指出,目前大陸爆發的H7N9疫情都屬零星發生,研判應還未發生人傳人的病毒突變,未來如果需要進行預防性的疫苗接種,國內需求量約5至10萬劑。不過,他也提出警告,預估3至5年內全球疫苗產業將出現結構驟變,不排除國際疫苗廠將退出利潤偏低的疫苗生產,2018年恐發生短缺,各國需要掌握自身的疫苗生產能力,才不致於影響國民健康。

面對新興病毒流竄,全球疫情頻傳,台灣唯有自製才能自救。

台灣疫苗需自製 才能自救

蘇益仁教授表示,自從10年前爆發SARS疫情以來,H5N1禽流感(2005)、H1N1新流感(2009)、/ H7N9(2013)等各式新興流感疫情及狂犬病毒輪番上場,不僅疫情發生間隔越來越短,病毒變化也越來越快,面對新興病毒流竄,全球疫情頻傳,台灣唯有自製才能自救,不能光靠進口疫苗阻絕疫情擴散。

繼台灣國光生技開始生產疫苗之後,基亞疫苗科技也積極投入疫苗生產與研發工作。事實上,國內有兩家疫苗廠有其必要,如此一來,國內所需的疫苗就無須仰賴進口,而國內廠商也可參考日本疫苗廠的發展模式,如採用不同的產品組合,避開大廠專利,除供應本國市場外,也可供應亞洲等海外市場。

蘇益仁教授(如圖)強調,疫苗是國家防疫不可或缺的基本戰備武器。(攝影/張世傑)

競爭與合作 期許創雙贏

蘇益仁教授強調,國家需要開發的疫苗包含3大類,第1類屬國安疫苗,如因應緊急疫情之H5N1、H7N9新型流感疫苗等或非疫情時政府需儲備之戰備疫苗;第2類為小兒公費疫苗;第3類則是創新疫苗,如癌症及慢性病等疫苗,這些都是建議國內疫苗廠可發展、開發之重點。

目前台灣公費疫苗大多依賴國際大廠的供應,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期待跨國疫苗大廠可以一併供應非洲與第三世界國家所使用的公費疫苗;加上國際大廠可能因考量成本而作選擇性生產,台灣5年內可能將出現小兒公費疫苗(如小兒麻痺、白喉、百日咳、德國麻疹、B肝等)短缺之情形。

預防疫苗短缺 細胞培養新趨勢

蘇益仁教授強調,疫苗是國家防疫不可或缺的基本戰備武器,要因應未來的緊急疫情及日益複雜的國際防疫情勢,台灣應有足夠的疫苗自製能力,不能只靠進口。例如,台灣鄰近的國家中,如日本有6座疫苗廠、韓國也有3座疫苗廠。

他進一步指出,為確保疫苗供應,一個國家有兩座以上的疫苗廠是必需的,而「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將會是防疫的主流,可以快速穩定因應疫情緊急投產,且不受蛋胚來源限制的生產方式。

張世忠董事長(如圖)強調,未來基亞疫苗廠將成為全台第1座符合PIC/S GMP規範之細胞培養疫苗廠。(攝影/張世傑)

策略聯盟 共同開發疫苗

基亞疫苗科技張世忠董事長則表示,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國內具有細胞培養技術,及具備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之公司組成策略聯盟,共同開發疫苗,並從2012年開始推動建廠計劃,2014年1月動土興建,預計2016年就可以正式營運。

過去細胞培養的成本約為蛋胚的5倍,但基亞因掌握培養基及培養設備製造的核心技術,因此生產成本可降至與蛋胚趨近。

疫苗廠立足台灣 放眼全世界

張世忠董事長強調,未來基亞疫苗廠將成為全台第1座符合PIC/S GMP規範之細胞培養疫苗廠。初期將以滿足國內新型流感及腸病毒疫苗需求為目標,2018年推出小兒公費疫苗,2019年則將瞄準新型疫苗及蛋白質藥物。

★《疫苗的戰爭》H5N1剋星!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7/1722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