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2014北美館X site地景裝置得主出爐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1.07 00:00
圖說:《邊緣地景》模型透視立面圖。北美館提供。

【文/陳小凌】由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X site」地景裝置計劃評選出爐,優勝團隊「陳宣誠+任大賢+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以作品《邊緣地景》勝出,這一建築裝置將在今年3月29日至6月29日,於北美館前廣場展出,將形成一處不同以往民眾參與活動的公共場域,同時啟動城市生活更多元化。

首屆「X site」計劃採對外徵求設計提案,共計29組團隊參賽。評選團由建築教授吳光庭擔任主席,王俊傑、高文婷、曾成德、黃海鳴、劉建國、龔書章等共7位建築、當代藝術等產官學界學者專家組成。一致認為《邊緣地景》具有創造力與空間感的原創性。

2014「X site」作品《邊緣地景》,團隊成員由建築創作的陳宣誠、藝術家任大賢以及建築師蘇富源共同組成。在創作自述說明提案作品《邊緣地景》不只是一個視覺性的物件,而是企圖在北美館入口廣場這個「邊緣」的空間,建構一個感覺的地層,創造一個重置身體感覺的座標系統,在此系統中,人體的視覺、觸覺、聽覺等不同感受將重新被配置,生產具創造性的身體經驗。

造型概念利用與北美館大廳等同1:1大小的尺寸,使地景與館體產生聯結。兩者的矩陣型美學形式非常理性,但觀眾移動在《邊緣地景》以及移動在北美館內部的感受完全不同,穿梭在宛如竹林編織的空間內,可產生許多光線投影的可能性與趣味,同時感受流動其中的空氣、聲音及觸摸感,營造一個屬於個人與同伴彼此樂於分享的體驗。

裝置的主要元素有三:竹鷹架、帆布、線型金屬扶手。主體結構將使用含水性較高的綠色竹子(孟宗竹),這是沿用台灣建築生成系統中的「竹鷹架」,不僅是具在地性的材料與工法,兼具環保與構造彈性。裝置頂端設置帆布,解決排水與遮蔽功能,同時面狀的布與線狀的竹子則提供日照的多樣陰影變化。一條自裝置外部連結並貫穿其中的紅色線型扶手,提供行走其中的民眾安全,它也是一條被創造出來的空間感知元素。

《邊緣地景》這片觀眾從中山北路遠望北美館廣場的一片孟宗竹林,在未來三個月的展期間,竹子自然的生態變化,由綠色漸轉為黃色,將見證時間改變的地景,對照周圍環境與景觀進行一場時間性的對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