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青春探索:找路人

立報/本報訊 2014.01.06 00:00
■張卉君

元旦日,有別於都市裡參與跨年活動、趕赴周年慶、擠遊樂場等「歡度新年」的選擇;在農村生活、工作的夥伴們,則相約了一次「跨山系」的登高健行活動。

目標是滿懷遊子鄉愁的美濃山系,路線一端從杉林登山口、另一端則於美濃,兩端同時開始走,約在月光山的三角點會面。這條銜接美濃—杉林兩端的山徑歷史悠久,早年道路尚未開通之前,先民們都以山徑相通,進行小鎮之間民生物資的運送交流,在族群遷移史上亦是重要的遷徙路徑。

一路沿山徑往上,途經水泥化的溪流、坡道,跨越斷層帶上崩毀的人工水泥鋪面,在近3分之1的路程之後轉入竹林小徑,才仿佛真正鑽入了自然的環抱。豐富的植物林相、傾倒的朽木枯枝、竹葉重重覆蓋的人跡,以及野生動物的糞便、環伺四周的鳥鳴和零星跳躍的山猴,讓人們意識到這座山林裡行動的主權並非人類,而是自然生靈。越往山上走,路徑越模糊難辨,在中後段的行走已不見人為機器粗暴的開挖或蠻橫強悍的水泥鋪路,對方向和位置的辨認端靠前行者綁掛在樹枝上的布緞路標,指引著來人上山的方向。

為了避免迷路,同時也作為後來者的指引,登山客往往會在樹上懸掛標示身分或單位的路標,越大眾化的登高路線,競相懸掛的路標越多,演變到後來難免帶有「到此一遊」的紀念意味;而在途中自始至終帶領著我們行進的,是一條沒有任何標誌的白色布緞,上面只寫著秀逸的三個字:「找路人」。

「找路人」如同隱形的嚮導,在近3小時手腳並用的攀登後,帶領我們順利抵達月光山的三角點與杉林的夥伴們相會,亦遠眺、俯瞰了荖濃溪流域水系和杉林聚落平原。

回顧來時路,隱沒在竹林中的人跡,若沒有依著「找路人」布標指示方向,不諳山性的人們恐怕真會迷路。不同於其他花綠綠的路標,「找路人」沒有名字、沒有單位,卻指涉著在路途中行進的芸芸眾生,它牽引了每一個正在「找路」的人,標示了追尋的過程。的確,漫漫人生,誰不在找路?爬一座山,有前行者善意地提示了方向,卻依著每個人不同的領略和判斷,看到了各自的風景。每個時代的人們走在上一代留下的歷史之上,那些景致並非個人開創而成,而是透過一群人共同積累而成的智慧和成就;越是不居功、無名的引路人,越見穩健而純粹。

一年之初,站在歷史的軸線上,如何思考未來行進的路線?在全世界忙著送舊迎新的氛圍之中,「找路人」提示的不僅是一條登高路線,更是對於生命之路無盡的深切探問。

(NGO工作者)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