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雪霸處提醒您,冬季登山首重保暖預防失溫

大成報/ 2013.12.31 00:00
【大成報記者劉鳳瑩/苗栗報導】臺灣地區位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冬季時平地攝氏10度就已算是低溫,但在3,000以上的山區,即使非寒流、降雪期間,夜間都在攝氏0度以下,白天溫度亦偏低,因此冬季登山不論行進間或休息時,保暖措施都非常重要,選擇適當材質的衣服,保持身體乾燥及隔絕寒風,隨時補充熱量,是預防失溫發生的基本要領。當身體覺得冷、發抖時,就是輕微的失溫,因為人體希望藉由發抖產生熱量,應添加保暖衣物或補充溫熱的食物;其他輕微失溫可能的症狀如皮膚麻木感、動作不協調、步伐蹣跚、輕微意識混亂等。

如果失溫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身體就會停止發抖,可能出現昏迷或半昏迷、四肢僵硬、心搏或呼吸不規則、心跳停止等症狀,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有輕微失溫就必須立刻處理,例如立刻尋找掩蔽處休息或紮營、給予熱食、換上乾衣服保持身體乾爽或靠外力回溫(熱水袋、暖暖包…)等,若是嚴重失溫應儘速將患者送下山就醫。由於輕微的失溫症狀不易查覺,且失溫會干擾判斷能力和知覺,對自己及隊友的身體狀況隨時保持警覺,是最有效的預防機制。

高山症是在低壓、缺氧的高山環境裡所產生的病症,引發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時間裡快速上升高度,造成人體無法及時適應高海拔的環境,而低溫對高山症也可能有加成效果。輕度高山症會出現頭痛、想吐、喘氣以及嘔吐等症狀,容易因類似感冒而容易被忽略。重度的高山症有高山肺水腫及高山腦水腫,一旦發生應立即下山;高山腦水腫的症狀有協調能力喪失、步態不穩或意識狀態改變等;高山肺水腫的症狀有休息狀態下有呼吸不適、咳嗽、虛弱無力或運動能力喪失、胸悶或胸脹感、肺部有囉音或哮鳴音、發紺等。與失溫一樣,提高警覺是預防高山症最佳的對策。

民眾在安排登山行程時應採漸進爬升方式,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高度的變化,切勿輕忽疑似高山症的任何症狀,並牢記「下降、下降、再下降」是高山症最有效的改善方式。

雪霸處林青處長提醒民眾,若是雪季期間從事登山活動,充分的登山裝備與雪地經驗非常重要,雪地攀登所需之裝備如冰斧、冰爪、安全吊帶、頭盔、攀登繩等,以及行前應有的雪地訓練,都不可缺少。建議雪季攀登的隊伍,應選擇雪地經驗豐富的領隊或教練,隊員亦最好具備實地經驗或曾參加過相關訓練,並攜帶足夠之雪地裝備。結冰的步道易造成滑倒受傷,嚴重可能會導致骨折或墜谷等傷害,尤其通過陡坡、斷崖或狹窄(如大霸尖山霸基)地形時應特別注意安全。

民眾如欲瞭解雪霸國家公園園區最新雪況消息,可來電詢問:

雪山地區:04-25901316(武陵管理站)、04-25901350(武陵遊客中心)

大霸尖山:037-276300(觀霧管理站)、 037-276800(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