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摘花 意象劇場與梨園戲的混血

民生@報/陳小凌 2013.12.26 00:00
圖說:摘花彩排。陳小凌/攝影。

【民生@報訊】梨園如何變成伊甸園?仙女摘花的手引動轉折,讓梨園戲一變為現代版的意象劇場,成為古老和前衛的混血。仙女的人形與董永的軀殼,在一擺手一顧盻間斑駁消褪,花落一刻,人仙褪殼。創團20年的江之翠劇場與成團15年的河床劇團,將在12月27日至29日,在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四號倉庫,進行一場傳統與夢境的交換。

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表示:這場意象劇場遊走在與記憶深處相似的詭異場景、在幻想的歷史與不真實的現場之間,那些凝結重複的時間、流動的畫面有時殘忍得直指性命、有時安靜撫慰內在的晦暗與脆弱。

乍看之下,江之翠劇場的傳統梨園戲,與河床劇團實驗性的意象劇場,在美學上有著明顯的差異;然而,在不同的風格取向背後,兩個劇團其實有著同樣的信念—超脫日常現實的束縛,沉浸在詩意的體驗當中,促成了這次的跨界合作。

《摘花》原是梨園戲傳統劇目《董永》其中一折:仙女下凡進入花匠董永的花園,故意將花摘落滿地,造成糾紛,再以「落花上枝」的法術引動董永的愛慕。在這新的版本中,「摘花」成了伊甸園崩毀的象徵—如同聖經中偷吃禁果的亞當與夏娃。在入凡仙女摘下花的剎那,舞台上動作、音樂、燈光瞬間轉換,變形與雜訊交錯堆疊,讓梨園傳統戲曲進入了超現實之夢。

梨園戲與南管音樂中細密綿長的時間感,對比著我們現實生活中截然不同的情調節拍。在此,「摘花」暗喻了對事物無常、生命短暫的感悟,在盛開而美麗的花朵前我們狂歡且哭泣,因為知道在生命極盛的霎那,已同時浮現死亡的跡象。

《摘花》原為古老的愛情故事,從歷史文學中走出來,導演說:「希望藉著這部戲讓觀眾進入自己的潛意識,那個沒去過的、不敢去的、遺忘的以及期望去的地方。」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