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歌 展出台灣流行音樂史

中央廣播電台/吳琍君 2013.12.26 00:00
由文化部指導、台北市文化局策劃的「我們的故事 我們的歌」特展,從12月10日起到明年的1月12日,在台北西門紅樓展出。這也是文化局從2010年起進行的「台灣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及台灣流行音樂數位資料庫典藏計畫」,首度實體展示歷時4年來的成果,為台灣成為華語流行音樂重鎮,留下重要而珍貴的歷史紀錄。

◎珍貴史料 流行音樂中心靈魂

從1930年代,由上海聯華電影公司出品、阮玲玉主演的電影「桃花泣血記」來台放映後,由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純純所演唱的同名主題曲,就成為台灣第一首廣為傳唱的台語流行歌;之後,古倫美亞唱片聘請鄧雨賢等人加入歌曲創作,由鄧雨賢所寫的「望春風」及「雨夜花」更開創台語流行歌的創作風潮。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實施戒嚴。與此同時,臺灣第一部自製國語電影「阿里山風雲」,由周藍萍寫的電影插曲「高山青」迅速紅遍全台;1954年,周藍萍創作「綠島小夜曲」,1961年由紫薇灌錄成唱片後,風靡海內外,紫薇也成為台灣首位國語唱片紅星;1963年,由周藍萍為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創作的黃梅調,轟動華人世界,也奠定凌波在影壇的不朽地位。

事實上,半個多世紀來,從1960年代台視開播、創造的群星會時代;到1970年代,中華民國陸續發生退出聯合國及中美斷交事件,因而在台灣興起的校園民歌風潮;再到1980年代,滾石唱片成立,孕育出無數的當紅歌手及製作人,也創造出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即使到今天,台灣依然是華人流行音樂的領頭羊,台北更是台灣流行音樂產業重要的基地。

儘管許多華語流行歌曲都是華人成長歲月裡的重要回憶,但大多數的人對寫出這些經典歌曲背後的人或者故事,知道的卻十分有限。也讓這段影響深遠的華人流行音樂史,因為歲月的無情,逐漸消逝在歷史的流沙裡。

為了彌補這樣的遺憾,台北市文化局從2010年起,開始著手進行「台灣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及台灣流行音樂數位資料庫總目錄暨數位典藏計畫」,至今已完成了72位資深音樂人的口述歷史訪談影片,建置了15萬首以上的流行歌曲目錄。10日起在西門紅樓展出的文史資料及口述歷史紀錄片,不僅是台北市文化局這4年來努力累積、首度展現的具體成果,同時這批珍貴史料未來也將成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的重要靈魂。

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說:『(原音)今天給各位展現出來的,就是我們流行音樂中心的靈魂,我們非常非常清楚,這是最珍貴的東西。所以說就算2016年,我們就是硬體蓋完了,那如果說沒有這些東西,它其實就是一個空殼子。』

◎口述歷史 傳奇重現

在這次特展中,除了用7個場景展板,依照華語流行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重現那個年代重要的音樂紀事及文史資料外,也可以觀賞到72位資深音樂人的口述歷史訪談影片,包括歌星、詞曲創作人,及幕後的音樂推手,例如:滾石唱片創辦人段鍾沂;為台灣樂壇帶來與世界同步錄音技術的白金錄音室董事長葉垂青;在台灣流行音樂黃金年代,包辦滾石及飛碟大部分專輯封面設計的杜達雄;MV導演沈聖德、馬宜中等等。

執導這批口述歷史紀錄片的導演侯季然指出,訪問過這麼多資深音樂人,他的直覺就是:以前的傳播音樂的管道比較單純,所以其實早期的音樂人,他們的影響力也比現在這個年代大很多。侯季然說:『(原音)』像譬如說我們訪問葉啟田老師,他以前可能去一個戲院登台,就是幾千人、上萬人,那全省每個戲院都跑,那其實那個盛況跟現在的小巨蛋很像;但是現在可能一個歌手能夠開10場小巨蛋,已經是非常不得了了!但是以前的藝人是真的可以每個縣市、每個戲院,因為以前電影院很大,每個電影院都可以容納上千人的。』

此外,由於侯季然年紀比較輕,因此,碰到過去只能在報導或資料中看到的資深音樂人出現在他面前,都讓他有種傳奇再現的感覺。侯季然說:『(原音)我覺得有些是那種書本上或者報導裡面聽過的傳奇人物出現,像洪小喬,她本人就是一個非常優雅的一個老師,然後她講話跟引用的那個典故都很深奧,可能是德國的一個歌謠,或者是說哪邊的民謠,那她都是引經據典地談。那我覺得在訪問她的過程中,覺得真的好像傳奇重現的感覺,因為以前都是在資料裡面看到說,以前有一個金曲小姐,是帶一個大草帽,然後沒想到她真的帶一個大草帽來,就在我們面前,然後訪問,那就覺得真的有一種歷史在我面前出現的感覺。』

而在執導過程中,讓侯季然最難忘的就是:訪問台語歌曲創作大師黃敏時,他還很健康;等後來黃敏得到金曲獎終身成就獎之後,就離開人世了。這也讓侯季然十分慶幸,能夠在黃敏生前完成他的口述歷史紀錄片。

◎周藍萍紀錄片 連結父女深情

除了由台北市文化局完成的72位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紀錄片之外,寫下無數經典史詩篇章的音樂家周藍萍的女兒周揚明,也在特展第一天,播放她在父親過世40多年後,才鼓起勇氣去追尋父親走過的身影,並花了2年多的時間製作完成的周藍萍紀錄片。

雖然周藍萍在政府播遷來台第一年,就為臺灣第一部自製國語電影「阿里山風雲」寫下紅到現在的電影插曲「高山青」;又在1954年,因為熱戀當時的學生、後來的妻子、也是周揚明的母親,寫下膾炙人口的「綠島小夜曲」;1963年,又以為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創作的黃梅調歌曲及配樂,拿下亞太影展最佳音樂獎;之後更在短短10年間,成為台灣第一位3度獲得金馬獎肯定的音樂家。但是也因此,備受肯定的周藍萍也在大量的工作中,鞠躬盡瘁。

當時周揚明只有8歲,還來不及認識自己的父親,傷心的母親卻從此絕口不提父親的一點一滴,連舊友也斷絕往來。直到母親逝世後,周揚明才在李行導演的鼓勵下,去追尋父親走過的足跡。周揚明說:『(原音)揚明在8歲那一年,父親離開以後,40年來,我除了會唱「綠島小夜曲」跟幾句黃梅調之外,周藍萍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其實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我模模糊糊地甚至於不知道家裡面有3座金馬獎。』

事實上,像這樣來不及留下口述歷史,只能憑著生前親朋好友的訪問來側寫的資深音樂人,不只有周藍萍。如果連周藍萍的女兒都是經過了40多年,才鼓起勇氣去認識自己的父親,那麼我們又能想像,現在究竟還有多少人知道周藍萍?知道周藍萍創作那些經典名曲背後的故事?也因此,「我們的故事 我們的歌」這樣的「台灣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典藏計畫」,不僅顯得相當重要,而且還是一個迫不及待、與時間賽跑的工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