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美少女資深以後:婚禮不要定目劇

立報/本報訊 2013.12.24 00:00
■崔妮

適逢年底,最近發現很多人在辦結婚喜宴,每到假日總有汽車別著緞帶穿梭馬路上,前陣子也參加了一場,看著新人在紅地毯上跟父母鞠躬擁抱,身旁的賓客紅了眼眶,很是感動,這場喜宴我們認識的是女方的媽媽陳姐,後來得知陳姐有三個孩子,第一個結婚的是二女兒,算是陳姐第一次辦喜事,喜悅的情緒綻放在盛裝打扮的她身上。

聽到是老二第一個結婚,覺察到腦海中浮現的另一個想法,卻是「可以接受老大還沒結婚,老二先結,以陳姐的個性應該也不可能會催促老大要不要結婚,這樣真好」的想法,顯見我本人曾受到社會主流價值及傳統觀念「良好」的規訓與內化,想來是小時候當乖孩子、好學生的「負面」影響。

不過,每次參加喜宴,總覺得除非新人能力排眾議,有意志的重新詮釋、自行改寫、公開宣告,否則,結婚儀式的腳本不只是難以呈現多元化的家庭形態,也很難消減作為家長,為了符合公婆、岳父母角色設定造成的心理壓力,甚至成為夫妻勉強維持婚姻的眾多藉口、說法之一。

這麼說好了,一位朋友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媽媽在她長大後交了穩定的男友,兩人沒有結婚,男友也沒有參與養育孩子長大的過程,對朋友來說,媽媽的男友主要角色是媽媽的伴侶,而不是繼父,但當朋友結婚的時候,在喜宴上司儀卻還是要稱媽媽的男友為新娘的「爸爸」,以符合新郎新娘都有爸爸媽媽的腳本,但知道內情的我,怎麼聽怎麼覺得怪異。

另一例,是多年前我的父母爭吵多時,具體談到要不要離婚,還問我們幾個孩子表態的時候,只有我表態支持離婚,被打電話來關心的姑姑罵了一頓,苦勸怎麼可以支持父母離婚,這樣以後我要結婚的時候,結婚典禮上沒有爸爸或媽媽,有多難看?人家會怎麼想這個家庭?原來,孩子小的時候,夫妻忍耐著不離婚,藉口是要給孩子完整的家,這個理由到孩子長大後還成立,因為要在喜酒上給人家看到一對完整的父母,才是正常的家庭?

為了在喜酒上給人家看到新人都有爸爸媽媽,也有朋友結婚時,早就離婚也不相往來的父母,為了此事,當天也得硬著頭皮盛裝連袂出席,在接待處保持不遠也不近的距離,表演一場「完整的雙親送女兒出嫁,或兒子娶媳」的戲碼。

結婚宴客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向親友宣告這段新的婚姻,或是祝福新人,還是,無論如何得配合同一套劇本演出的定目劇呢?說真的,以現在單親、重組家庭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我們對婚禮的想像及執行層面,能不能也譜寫出一些新的腳本,給大家參考。

(組織工作者)

備註:定目劇是由英文「Repertory theater」轉譯而來。根據文化部訂定的「補助民間推動文化觀光定目劇作業要點」,定目劇必須是為促進國內外文化觀光量身特製的售票表演,並以本土創作劇碼為原則,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型式,每周至少演出5天,每場次最少45分鐘,至少以3個月為1個檔期。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