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跟拍黃金蝙蝠 紀錄生態推保育

中央社/ 2013.12.22 00:00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1日電)林務局發行「黃金蝙蝠」生態紀錄片,導演張博鈞說,盼透過可愛的黃金蝙蝠扭轉世人對蝙蝠的刻板印象,並反思自然與人的關係。

每年農曆3月媽祖誕辰前夕,一大群黃金蝙蝠(學名為金黃鼠耳蝠)會飛到雲林縣北港鎮,由於牠們白天習慣一群窩成一團,倒掛在民宅屋簷、樹梢,形狀宛如倒掛的蓮花,當地人稱牠們為「倒吊蓮」。

長期關注生態的張博鈞說,早年在北港附近古宅可以發現數千隻黃金蝙蝠,但近年數量銳減,該處古宅今年只剩下不到50隻,研判可能與地景改變(如伐樹)、農藥污染有關,拍紀錄片是希望喚醒世人對蝙蝠生態保育的重視。

張博鈞也說,許多民眾對蝙蝠有偏見,認定是會吸血、可能傳染疾病、面目猙獰等。不過,蝙蝠在傳統是「福氣」的象徵,北港朝天宮內處處可見蝙蝠圖騰,蝙蝠也常在民宅屋簷築巢,當地民眾也對蝙蝠出沒習以為常並善加保護,紀錄片也希望凸顯人和自然的互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表示,目前沒有普查黃金蝙蝠數量,但在重點地區稽查追蹤時,確實數量有減少,有持續監測注意。地景和棲息地改變可能影響蝙蝠生態,林務局有監測農藥對蝙蝠生態的影響性,呼籲應使用無毒農藥、不用除草劑。

黃金蝙蝠是夜行性動物,拍攝難度很高,張博鈞花費2年時間觀察蝙蝠生態,再花2年時間拍攝,並移居北港3個月,只為方便在凌晨、黃昏天色仍亮時,搶拍5分鐘蝙蝠飛行畫面。

張博鈞說,拍攝全程沒有打光,捕捉最自然的蝙蝠生活樣貌,且採用旋轉拍攝方式及蝙蝠的角度視覺,拍攝難得的蝙蝠高掛樹梢、追蛾、喝水、飛翔的畫面。

出身雲林的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吳育仁說,從小就常看到黃金蝙蝠的身影,但現在愈來愈少見,大家應重視蝙蝠生態和環境保育議題。102122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