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深圳龍崗地區 留存1百多座圍龍屋

客家電視台/ 2013.12.20 00:00
【鍾雄秀 陳靖維 中國深圳】

今天的深圳專題,要帶大家去看圍龍屋,客家人大量進入深圳,是在康熙年間的事情,早年為了聚族而居以及防禦的需要,在現在深圳市的北邊,建立了數以千計的土樓,在客家移民最多的龍崗地區,至今還存留100多座,當地人稱作「客家圍」的圍龍屋,例如「鶴湖新居」是羅家的,它不但是中國當今數一數二的超大圍屋,而且保存完好,一起去看看深圳「鶴湖新居」的現況。

「我們整個鶴湖新居,分三部分組成,是門前的月池,剛才我們經過比較寬敞,那個叫「禾坪」,進來這裡之後就是建築本體,整個房子的三部分的占地面積,是2萬5千平米,所以還是比較大的,剛才有同學問我,走完這一圈要多久時間,我跟他說,是40(分鐘)到1個小時左右,他驚呆了。」

走完一圈至少要40分鐘,可以想見這個圍屋有多巨大,現在的龍崗區很大,一個區的面積,大概就是台北市的3倍大,而當年所謂的大龍崗地區,還包括了現在的坪山和大鵬兩個新區,面積更大,這一整塊區域,是客家人進入現在的深圳,最主要的地區,核心還是現在的龍崗。從清朝中期到現在,曾經聚集著一個又一個,像是鶴湖新居這樣的家族圍屋。

鶴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館館員 蘇勇:「那它呢 選址也是非常重要,對一個客家建築來講,那旁邊有山有水,那大部分客家圍也是這樣,建在山腳下,那鶴湖新居也是這樣,那在地勢上就有這樣一個特點,前面低、後面高,一方面呢,有利於圍屋的雨水,還有生活用水的排出,最終呢,這些都匯到了前面的月池裡面,客家人講究水為財,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客家圍有個特色,就是背山面水,有一種說法是「前水為鏡、後山為屏」,風水池在前面,在厚實的圍牆裡,愈往內走、地勢愈高,鶴湖新居的後方,原來也有一個小山丘,在都市開發的過程被剷平了,就在鶴湖新居的內望樓裡,有一個鶴湖書院,羅家用公基金從外面請私塾進圍裡來教,羅家的子弟念書不用錢,從清朝中期到民國初年,長期扮演著地區教育的功能。

羅家人重視教育,他們的子弟不是在外求學,是在圍屋裡面有個學院,就在這邊唸書,以前最熱鬧的時候,不單是幾十人,還有幾百位學生,就在這裡面,當然 不只是羅家人,還有附近客家庄的子弟,也一樣來這裡讀書。

鶴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館館長 邱偉亮:「羅氏家族現在留在羅瑞合,這邊有一個村叫羅瑞合,他們家族的話,整個人口是達到了2千多號人,而現在留在家族裡面的,只有150多號人,大部分人 1千多號人都在國外。」

鶴湖新居羅氏後代 羅倫輝:「我感覺現在做了博物館是很好,對以後的後代,也有一個紀念性的東西,對我們以前祖宗的產業啊!什麼東西都好,有時候好事啊!結婚啊!什麼東西,過年啊!都過來這裡拜祖宗的。」

鶴湖新居,雖然歸深圳市政府管理,但羅家還是所有權人,博物館與羅家的互動相當頻繁,事實上,羅家人的婚喪喜慶,也幾乎都在鶴湖新居內舉行,不只是在鶴湖新居,深圳目前還保留下來的客家圍,它的宗祠幾乎都還是扛起家族的婚喪喜慶大事,客家圍的存在,彰顯了家族過去的光榮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