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特斯拉股價 台股 鄭雨盛

公廣政策出爐 文化部提3願景

立報/本報訊 2013.12.18 00:00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為解決爭議不斷的公共電視問題,文化部從第五屆公視董事會成立、新版公視法送行政院審查,18日繼續推出嶄新的「公廣集團發展政策」,期望未來公廣集團能更加健全發展。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公共媒體是衡量一個社會人文發達的指標,從第五屆董事會組成,公視法修訂已送至行政院,這次是第三波提出公廣政策。

公廣集團包括公共電視台,客家電視台、華視,原民台與宏觀電視則不包含在內。另外公視有小規模的南部製作中心,均衡區域落差,讓台北以外的觀點,也有發揮影響力的空間。另外東部、離島地域資訊差距也會重視。

扶植文化產業 帶動數位影視

龍應台說明,公廣集團有三個願景:一是實踐公民社會場域,公民知識、傳播、話語權必須不受政府、政治管制,也不被純商業利益要脅,提供給公民空間。第二是蘊植文化產業的沃土,文化價值包括藝術、電視、電影、流行音樂、出版內容,公廣可將這些價值轉變成國民文化素養的一部分,還可以提供產值,如公視人生劇展,讓新導演、劇本創作者、美術創作者有個發表的平台,也可成為創作者人生的第一個舞台,甚至進入華人、國際舞台。第三是引領數位影視的旗手,公廣在商業運作之外開闢新的空間,做前瞻的研發。

龍應台表示,公共電視法希望擴大經費來源,現在公共電視每年預算是9億,加上其他支持,年度預算有11至12億,再加上客家電視台4億,總共16億左右。龍應台說,未來一年等董事會發揮讓公視體質更健康,績效活潑,文化部在明年編列後年預算時,目標是將公廣集團預算加倍。

公廣集團將開拓國際視野節目比例,也鼓勵多元文化與公民參與的廣電節目製播,之後也將會建立數位內容、數位應用服務示範平台,使民眾能夠享受數位便利服務。

華視年年虧損下,文化部深刻研議活化華視能量,可以引進「社會企業」精神,用活潑的商業機制,可以達到貼近公共利益節目的內容,提高營運動能。

公廣集團輔導建置影、視、音跨產業媒合平台,很多如文學與音樂、音樂與影像、影像與3D的結合,還有跟新科技結合,可以研發、實驗性地帶領社會風潮,都可在公廣落實,帶動產業發展。

派遣人力盤點 邵:盡量納編

公視董事長邵玉銘表示,未來經費如果能加倍,會使用在人力、器材、節目規劃等各方面,目前9億預算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針對公視派遣人力盤點,邵玉銘回應,幾位董事盤點派遣人力的結果,明天將會向董事會報告,大致上會盡量納編,而納編人數、時間會再經過討論,因為牽涉到預算問題。

學者:擴大投資 實踐社會

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指出,公共媒體發展,必須擴大公共投資,尤其經費加倍非常必要,公視沒有足夠資源,就沒有優質內容。另外要實踐公民社會,公視不只是政策宣導,必須跟社會公民團體、專家學者溝通,更加公共化,貼近大眾。還有未來華視有模糊地帶,必須多加關注,投注更多明確經費額度,有良性刺激,做出好節目。

世新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說,未來如果經費加倍樂見其成,必須做更多公共服務、文化扎根,還有發展數位化,與國際接軌,進行跨平台實驗以及數位人才培植。

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林淇瀁提到,公廣政策是文化部會對公共媒體的承諾,希望走出台北,走出台灣,走向世界,服務所有公眾,不帶政黨、成見,給予全球閱聽人一個資訊平台。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