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工業化以來,「戰爭」一直是大國以軍事侵略與調停,較量現代化、植入大國認證的「民主化」政權的一種工具。為了達到對敵軍最大的殺傷力,以美軍為主,使用集束彈在越南、柬埔寨、寮國、波斯灣、科索沃各地的無差別攻擊,殘殺了無數人命,埋下後續數十年間數以萬計未爆彈的餘孽。
戰爭,從來不是為了捍衛和平,而是為了捍衛戰爭財的持續積累。戰爭財鉅額投資與收益,是建立在無差別的大規模血肉與土地的犧牲之下產生的殺人工業。台灣實際上長期參與殺人機器的生產:從早先向美國廉價供應子彈,到現在透過台灣數間官股、民營金融機構放貸,提供全世界最大軍火製造商ATK集團高達3千5百萬美元(折合台幣約1千多億元)的鉅額貸款。
顯然,在殺人工業遍布世界體系的運作中,政治、外交只是關鍵的楔子。欠缺企業社會責任與倫理的血腥放貸,足使台灣一無所知的存款戶,成為助長異地殺戮機器運作的共犯。
在台灣各大金融機構推廣愛心路跑、藝術基金,行銷其企業社會責任的愛心形象之際,同時間卻支援殺戮、無視於國際金融機構間明定的《赤道原則》。這暴露了當前金融機構需省思的問題:一手募愛心發票,另一手放貸金援殺人軍火生產,真盡了企業社會責任嗎?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貸亦有道
今年6月份,馬英九總統接見了「國際反地雷暨集束彈藥聯盟」(ICBL-CMC),強調「中華民國雖然遭遇的外交情勢孤立,卻未影響政府參與國際社會的意願與決心,希望在國際社會中扮演『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提供者』等角色」。
不過,根據荷蘭IKV Pax Christi所發布的《全球投資集束炸彈: 共同承擔的責任》調查報告:至今全世界仍有139個金融機構,投資了超過240億美金,幫助軍火商製造殺人武器。其中,台灣數間官股、民營金融機構赫然出現在金援美國最大軍火商ATK製造集束彈藥的清單上。
集束彈藥是在《海牙公約》裡,已被明文禁止使用的「極端殘酷」殺人武器,特色是大面積、無指向性、無法預料的全面轟炸。在英國,貸亦有道,是大型銀行與壽險業者勞埃德銀行集團、英傑華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奉行原則。這些機構將一堆集束炸彈與地雷的軍火武器製造商、供應商,以及持股者,一律打入「禁止借貸」的黑名單,並共享於銀行體系間。
這麼作的道理很簡單,良心投資與借貸是世界企業社會責任之一環。反觀台灣,至今以強化作戰能力為由,拒簽集束彈藥公約,民間官股、私營金融機構,卻成為轉渡台灣存戶的錢,金援投資美國軍火彈藥商的白手套。顯然與馬總統的「和平締造者」想望,背道而馳甚遠。
陸已興/國小教師
圖說:一枚美軍集束炸彈的相片,約攝於1943年。(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