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特斯拉股價 台股 鄭雨盛

台文館打造當代作家光譜

立報/本報訊 2013.12.17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從賴和到楊牧,活躍於割台、日治以及戰後時代的台灣作家,走過歷史,凝結一篇篇文學經典,成為當代社會的寶藏。為此,台灣文學館3年前啟動《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編纂工作,第3階段23冊日前出版。

(上圖)司馬中原(左)、黃春明(右)等幾位作家在《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3冊新書發表會,司馬中原致詞時,特別向文化部長龍應台提出建言鼓勵,建議部長在人情應對還要更柔軟才行。(圖文/姜林佑)

23本研究資料彙編出爐

台文館17日假紀州庵文學森林場地,邀請第3階段的作家洛夫、司馬中原、羅門、黃春明等以及編選學者何寄澎、鄭明娳、陳義芝等,舉辦《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3冊新書發表會。

《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共有50冊,台文館以《台灣現當代作家評論目錄》近9萬筆、310位作家資料為基礎,挑選重要作家進行編纂,每冊內容都包含作家的「影像、手稿與文物」、「生平及作品」、「研究綜述」、「重要評論文章選刊」以及「研究評論資料目錄」5輯。

為後輩帶來豐厚文學基礎

計畫主持人封德屏指出,《資料彙編》連作家的單篇作品都收錄其中,製作過程也時時與作者家屬保持聯繫,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第一手史料。她期盼,這系列的研究資料能成為新生代研究學者的重要佐證,甚至是一般讀者認識作家的入門書籍。

身兼作家與文化部長身分的龍應台,17日出席新書發表會有感而發地說,透過文化部長的工作,領略了流行音樂、電影、電視製作、工藝等產業的創作,她深深覺得文學創作者始終是最具特殊性的,「文學人走過時代與歲月,一坐下來就是一座山,面對越來越喧囂、泡沫的社會,他們沉澱、深沈而篤定。」她相信,台文館打造的這套基礎工程,將為後輩帶來豐厚的文學基礎。

面對《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的出版,年近80的黃春明說,文學界對他偏愛有加,學界的評論總是鼓勵多、批評少,他總覺得回饋不夠。1949年從中國湖南飄泊至台的詩人洛夫表示,直到來到台灣他才真正了解何謂文學,何謂詩。他說,數十年來靠著中華文化以及戰時流放的負面經驗,支撐他寫作至今,雖然孤寂,卻是金錢買不到的經歷。

負責編纂散家大家林文月的台大中文系教授何寄澎表示,林文月是他求學過程的老師,他發現自己年輕時代書寫的散文評論,當時雖獲林文月肯定,後來也被許多評論家引用,後續卻鮮少有人繼續深入研究,直到這次他想要蒐集林文月古典文學翻譯的評論時,發現了這樣的現象。

▲《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新書發表會17日在紀州庵舉行,發表50巨冊中的23冊新書,文化部長龍應台、作家司馬中原、黃春明、陳若曦、羅門、洛夫及編選者皆應邀出席活動。(圖文/姜林佑)

感嘆長篇作家處境困難

笑稱自己連小學業證書都沒有的司馬中原感嘆,寫了半輩子的書,卻沒有一本能翻譯成外國語言;他指出,中國政府可以出錢幫作家翻譯著作,台灣作家卻得自掏腰包,賣兩棟房子才能翻譯100萬字的稿子,能見度不高,當然無法如莫言獲得國際獎項。

司馬中原緊接著批評長篇作家的處境越來越困難,他說,台灣社會越來越輕薄短小,作家寫了如枕頭般高的長篇小說,一千本至少要花3年才能賣完,在台灣,長篇文學幾乎成半死狀態,「文而不化,化而不文。」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