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履踪:臺灣原民真面貌

民生@報/陳小凌 2013.12.16 00:00
圖說:清代「職貢圖」。故宮提供。

【文/陳小凌】臺灣是一座融匯多元族群、歷史與文化的島嶼,千百年前就已在這塊土地上墾殖衍茂的原住民,更是全島早期歷史舞臺上的重要角色。他們活躍於山林原野之間,擁有獨特的語言、技藝、服飾、樂舞、社會組織以及價值信仰,部分內涵猶且傳續至今,成為臺灣社會多元樣貌中最質樸淳厚的文化標誌。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天推出「履踪:臺灣原住民文獻圖畫特展」,呈現十八、十九世紀臺灣原住民的多元風貌、清廷對臺灣的族群政策、原漢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外來過客所留下的圖影寫真,展廳內特別設置故宮院藏乾隆朝《臺灣地圖》互動桌,讓觀眾一覽各族群部落的相對位置。

清代對台灣整治的態度是剛柔並濟,康熙皇帝曾經接見有才藝的原住民,乾隆時期也頒賜厚禮贈予前來北京賀壽的部落頭目。另一方面,清廷也嘗制訂嚴格的封禁政策,阻禁移民數量遽增的漢人任意入山開墾,致力維護原住民的生活畛域,直至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社事件」後,方始弛禁。

從這次展出的文獻典章中,包括清朝中央暨閩、臺各級文武官員的奏摺、文集,不乏關於臺灣原住民活動的珍貴記錄,可具體反映清朝官方對原住民的傳聞印象、互動經驗、政策理念。

另商借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相關圖畫文獻,呈現十八、十九世紀臺灣原住民的多元風貌、清廷對臺灣的族群政策、原漢之間的互動關係,乃至外來過客所留下的圖影寫真,透過文物史料的展陳與解說,將引領觀眾深入了解臺灣早期的風土環境、部落分布、風俗物產、是瞭解近三百年臺灣原住民史地履踪的重要文獻。

另外,故宮特別製作「赴京朝覲-臺灣原住民進京傳奇」沙畫影片,邀請泰雅族的林慶台牧師配音,帶給觀眾視覺、聽覺的多重體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