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特斯拉股價 台股 鄭雨盛

立報犇報聯播:奪回台灣人民在兩岸關係的話語權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3.12.16 00:00
奪回台灣人民在兩岸關係的話語權

文/張方遠

  政治學者曾以德國統一的經驗提出「整合理論」,指出兩個分裂的國家或地區,先有了經濟整合之後,政治上的整合將會水到渠成。台灣問題的解決,近20年來基本上走的也是民間經貿先行的途徑。儘管北京認同兩岸問題「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處理方式,但馬政府似乎只願停留在「只經不政」的層次,不願觸碰敏感的政治議題。2008年之後,兩岸交流雖然大開,但台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卻降至新低。天真地想將「整合理論」複製到兩岸關係上,進而促成政治整合,現在看來恐怕只是緣木求魚。

  台灣方面只想在經貿領域從大陸身上獲取利益,但上至政府下至社會均不願在政治議題鬆手,以被製造出來、虛無的「主體性」抵抗並拒絕中國人的身分認同,這是台灣問題最大的困境。10月11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表示:「兩岸關係發展一些政治議提可以暫時擱置,但不可能長期迴避」,顯見北京方面開始正視當前兩岸互動的瓶頸。

  事實上,當前兩岸政治互動的困境與瓶頸,與主導者息息相關。北京「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是正確且富有前景的,因為人民是創造、實踐歷史的主體。問題在於,寄希望於人民的過程中,長年又再經過台灣的政治精英做為中介,和平紅利被壟斷,台灣問題的解決最終大打折扣,甚至被抵消殆盡。其中必須注意的關鍵有三:首先,台灣的統治精英,無論藍綠,基本上都經美國培育,深受西方意識形態影響。換句話說,他們都扮演了美國在台代理人的角色──執行著圍中反華的最高任務。其次,這批輪流掌權的政治精英,不只是美國在台代理人,同時也是台灣本土資產階級的代理人,透過他們反映而出的兩岸關係,是商業資本邏輯的,而非歷史與人民的。第三,受到冷戰╱內戰「雙戰」結構遺緒的影響,實際管轄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政府早已偏安獨台化,無論藍綠執政,政治精英忙著如何分贓這個在台「小朝廷」的政治利益──不管是披著「中華民國」的外衣,或者是打著「一邊一國」的旗號。

  上述三個關鍵要素,犬牙相錯成為兩岸關係進展的最大障礙。台灣朝野已經敏銳地察覺到,未來兩岸的政治接觸──甚至是政治協商──已是難以逆反的潮流,從而心急地為自己鋪設後路。真正有利於台灣人民的安排,反而被迫讓位。

  例如曾任扁時代陸委會副主委的親綠學者童振源,近期在兩岸不同場合鼓吹《中華民國決議文》,建議民進黨調整台獨黨綱,「全面性接受中華民國體制,藉此凝聚台灣主流民意與朝野共識,以民主保衛台灣的事實主權獨立,……爭取美國的支持與大陸的容忍」。由此可知,當分離主義走向歷史末路之際,民進黨內部已有聲音主張倒向「中華民國」,將「一中」模糊化,在此間尋求空隙生存,同時不放棄親美路線,換個形式造成台灣的實質獨立。

  又如日前APEC期間,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以「官銜」相稱,台灣親藍媒體歡欣鼓舞,認定這是兩岸互相「承認治權」的「大突破」,紛紛開始替中華民國揣度未來的政治安排。儘管馬英九雙十宣示兩岸不是國際關係,但在國民黨執政下,中華民國的中國根基早已被掏空,瀰漫濃厚的獨台意味,徒有兩岸交流虛名,終究只是兩岸政治整合的悖論。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68周年,26日是今年度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27日則是台灣人民左翼運動前輩林書揚逝世一周年紀念會──這些在「民族的十月」的紀念活動,說明了兩岸民族再統一在台灣歷史上的意義。無數的先輩烈士仆倒再奮起,將祖國統一做為台灣社會變革的重要中介。如同林書揚所言:「為台灣進步發展要通過甚麼樣的歷程才能獲得實現,取得其[具]體展開的機會呢?……唯有透過中國民族的不幸內部對抗的合理解決。……在它的新的整合運動中,台灣人也應該積極地、主動地投入,擺脫『為自決而自決』的心理網罩,擴大台灣人的認同視野,將本身的主體性在更大的整合統一運動中獲得提昇,既代表『台灣一地』的『主體性』,同時也代表『全中國』的『主體性』。」

  對台灣社會而言,反帝仍是兩岸統一的積極意義。在兩岸的政治接觸,以及未來可能的政治協商過程中,若是缺乏歷史的視野、人民的聲音,僅由藍綠政黨來主導,那麼台灣內外各種的矛盾與問題將原封不動「就地合法化」──台灣人民不該自我禁斷這條在歷史上由無數先烈披荊斬棘所踏出來的路。

(本文不代表立報立場)

========================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為雙周刊,全省發行量達1.5萬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