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長三角地區前陣子出現嚴重霧霾汙染,據中國氣象局數據,霧霾共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其中安徽、湖南、湖北、浙江以及江蘇等13地都創下歷史紀錄。
最近一星期,肆虐長三角的霧霾天氣稍稍好轉,但是民眾心裡都明白,距離下次霧霾出現只是時間問題,官員也不諱言,中國大陸正在經歷先進國家20、30年前的階段,「霧霾高發可能還將持續10年、20年」。
面對霧霾侵擾,大陸民眾各有因應之道,最基本的就是減少戶外活動或外出戴口罩,許多人更索性做起了宅男、宅女,藏身室內躲避細懸浮微粒(PM2.5)。
只是,當霧霾來襲,室內的空氣是否真能倖免於「霾」?
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等機構日前實地測試顯示,室內環境下的PM2.5含量,確實比室外低了1/3左右,其中PM2.5值最低的地方是地鐵車廂內。
在北京定居的台灣女性娟娟,每逢霧霾就幾乎足不出戶,利用住家公寓與商場建築共構的特點,穿梭於住家與商場之間,完成日常生活各種所需與採買。
不過,絕大部分的北京居民無法如同娟娟一般,以「足不出戶」來對付霧霾。
在媒體相關機構工作的小陳說,應對霧霾,「心態好」、樂觀最重要,「畢竟我打從娘胎出來後,就沒打算再回去。整天想著霧霾,那日子沒法過下去。」
話雖如此,但是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的研究顯示,與3年前相比,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居民呼吸系統與心血管系統體檢異常率上升明顯,「元兇」就是空氣汙染與PM2.5。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表示,PM2.5汙染與呼吸系統疾病有直接關係。
另有統計稱,PM2.5每增加10微克,與呼吸系統有關的疾病住院率會增加3.1%;若從25微克增加到200微克,呼吸系統患者的日均死亡率會增加11%。
鐘南山認為,在中國大陸的大城市,空氣汙染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在不可能很快地改變室外環境的情況下,採用一定防護措施,我認為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