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告別人權鬥士】倡導「烏班圖」精神 讓南非放下仇恨

立報/本報訊 2013.12.11 00:00
策劃、編譯■劉耘

要認識曼德拉,就不能不認識他所倡導並體現的「烏班圖」(Ubuntu)精神;在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後,就是這股「烏班圖」精神的復興,幫助療癒這段歷史上最難解的傷痛。

烏班圖一詞源自非洲的古尼班圖語(Nguni Bantu),直譯為「人性」,不過包含了一種立基於非洲傳統世界觀的更廣大涵義。非洲傳統文化中,人們相信社群的所有人彼此連結,不論貧富,受害者或施暴者皆然。烏班圖這個詞強調了人們感同身受的移情(empathy)胸懷,意味著以合作代替報復及競爭,或者以包容取代排外或獨享的精神。

要用其他語言完全闡述烏班圖精神相當困難,不過南非榮譽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曾解釋道:「烏班圖就是說『我的仁心與他人生命緊緊相連。我們屬於一個更大的生命體。』」「我們會說:『一個人是透過他人而存在。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歸屬、參與並分享。」

屠圖也說:「當你要表達對某人最崇高的讚美時,我們會說:『這個人有烏班圖』,意思是他們慷慨、好客、友善、關懷他人並具有憐憫之心。」

南非反種族隔離的抗爭中,若不是以這股精神為基礎,這個國家可能無法像今日這樣修復自身的傷痛並振興家園。當時,南非因長年承受種族壓迫,種族間的暴力報復行動一觸即發,然而當時,大多數人選擇了和解,甚至是寬恕。

南非的黑人、印地安人及其他種族自1948年起便受到白人欺凌,但曼德拉和屠圖擁抱烏班圖這份文化精髓並頌揚之,幫助南非走上寬容與原諒的路,而非選擇報復。他們在1994年成為民主國家後,也拒絕對他們的前任統治者採取報復行動。

當時,南非的新領導者並未對大部分加害者採取刑事或民事訴訟,讓南非不至於更加分裂。大部分南非民眾尋求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而非透過司法懲處當年的加害者,或是採取提出集體訴訟、爭取大筆賠償金的美式作風,儘管政府稍後仍賠償了許多受害者。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South Africa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TRC)在主教屠圖的領導下,透過公開透明的程序,讓那些願意承認罪過、願為其罪行承擔責任的罪犯有獲得赦免的機會。

這些罪犯不但包括了當時的秘密保安及警察、指揮官、以電擊和火炬攻擊黑人,或將屍體丟到河裡餵鱷魚的惡棍,也包括了在黑人反抗勢力中,向白人酒吧扔擲炸彈的鬥士,以及那些攻擊可疑共犯的蘇威妥鎮幫派。當年,約有7千罪犯獲得特赦。

這個包含了找尋真相及承認罪過的過程,是南非人重建破碎人格的一步。受害者對他們承受的苦難折磨做出證詞,也能對加害者的誠實及悔改之心提出質疑。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某些方面被認為相當成功,例如讓受害者有了發聲的平台、挖掘出種族屠殺歷史中被淹沒的真相,並找出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得利者;不過,也有人認為它在另一些層面上並未那麼成功,例如療癒受害者的創傷方面,或者要回答那些最艱難的道德問題之時。不過,最後仍有大多數人認為,儘管過程艱辛,南非仍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在委員會擔任3年主席的屠圖,便在自述書籍《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No Future Without Forgiveness)中寫道:「這個世界是有道德存在的;儘管所有證據顯示出的,可能是個相反的世界,但邪惡、不公義、壓迫及謊言,絕對不會是世界最後的歸宿。」

(整理自《哈芬登郵報》)

(圖說)南非開普敦的聖喬治大教堂,8日舉行向曼德拉致敬的週日祈禱會,圖為身為當年種族隔離政策下受害者的聖公會神父萊普斯雷(Michael Lapsley)拿著祈禱詞,他在1990年因收到一封炸彈郵件而失去雙手及一隻眼睛。(圖文/路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