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家論壇》陳清河:由宜居城市的競賽看城市行銷

NOWnews/ 2013.12.11 00:00

文/陳清河

近日媒體大幅報導各縣市獲得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總署認證的「國際宜居城市獎(The LivCom Awards)」,對於各縣市努力推動政策,進行城市行銷,獲得如此具國際代表性的競賽獎項,應是件可喜可賀之事!但據個人的了解與觀察,發現各媒體並不了解、甚至是誤解該獎項意義及內容,覺得有必要澄清,以正視聽!

本次台灣各城市包括新北市、花蓮縣及高雄市等均有亮眼成績,但仔細觀察相關報導,卻發現各媒體普遍對於「全市類」及「計畫類」兩個獎項重要性有所誤解,因此對於各城市獲獎的評價也未盡公允。其實「全市類」獎項依人口多寡分為A、B、C、D、E五組,社區人口規模越大,挑戰難度就越高。「計畫類」獎項則是各城市2年內完成的計畫,包括公家機關、私人企業及兩者合作的機構皆可參加競賽。

因此,獲得「全市類」獎項最多人口類組(即E組)的前三名名次,自然是比僅獲得未得獎但入圍的金、銀、銅質獎項來得重要。舉例來說,就像坪林茶葉比賽真正得獎的前三名是一、二、三等獎,未得獎但有入圍的則為特優獎或優等獎,但外界常分不清各獎項的重要性,誤以為特優獎或優等獎是比一等獎或二等獎還好的茶葉。

這次新北市在最多人口規模的「全市類」E組獲得第3名,花蓮縣則在「全市類」D組獲得第2名,就像茶葉比賽得獎的前三名,都是亮眼的成績。可是外界關注焦點卻在哪些城市獲得幾個未得獎但入圍的金銀銅質獎,卻未真正了解各獎項的重要意義。

台灣民眾普遍缺乏國際觀,而各媒體面對如此具重要性的新聞事件只求快速,卻不明就裡、不知探究其重要內涵,其實也再一次錯過傳達正確訊息的機會,甚至是混淆視聽,再次誤導了國內民眾。在此要建議,爾後各媒體在報導前應上聯合國官方網站多做功課,才不致發生此種貽笑大方的事情。

另外,此次比賽,國內有部分城市砸大錢做廣告,強調自己得獎數最多,藉以彰顯自己的政績,個人在此還是要呼籲,各城市為提升競爭力、推動城市行銷固然為好事,但政府機關推行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應是政策實質內涵,而非華而不實地砸大錢買版面,吹噓自己是得獎數最多的「全國第一」!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email protected]

〈作者陳清河,世新大學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