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教改17年省思/說好給孩子的未來呢?

yam蕃薯藤新聞/天下雜誌提供 2013.12.11 00:00
1996年,台灣第1波教改揭櫫快樂學習的理想;如今,2014年就要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宣稱「免試時代」來臨,但學生真的可以走出考試的陰影嗎? 17年以來,台灣的教育一直擺盪在快樂學習與追求競爭力的兩極矛盾之中。「快樂學習的一派,反對任何考試;強調競爭力的一派,堅持菁英教育要受到重視。兩股力量一直在拉鋸,」師大心測中心主任宋曜說。 因此,台灣現在更應該借鏡各國的教育創新趨勢,釐清過去教改的一些迷思,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 破解困境一:快樂學習,不等於沒有挑戰,關鍵在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指出,孩子遇到學習瓶頸時,並不是要降低授課程度,重要的是藉由同學及老師的幫助,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將知識內化。 台大心理系教授連韻文根據對專注力的研究也指出:「對的鍛鍊就會產生快樂。沒有對的鍛鍊,但是如果鍛鍊是錯的,只會增加小孩的焦慮,。」 宋曜廷則指出真正的重點,不在於該不該考試,而在於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 破解困境二:摒棄加法式教改,聚焦於核心 回想當年九年一貫課綱制定過程,一位熟知內情的學者感慨地指出:「我們當年的課綱,就是先去把全世界各國的指標都蒐集起來,然後台灣還要再多加兩個,根本就是非常空泛。」 這種加法式教改,導致了台灣另一項令人擔憂的世界第一。 中山女中校長楊世瑞直言:「台灣高中生的必修學科,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多。而且切割得很零碎,每一門都上得不深入,學生學了23科,可是根本就糊成一團。」 目前負責規劃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潘慧玲也認為,現在的課綱應該整合聚焦,她希望預計在一○五學年度頒布的新課綱,可以把高中必修學分,由目前210多個學分數,降低到180個學分,讓學校有空間發展特色課程,學生有更多選修的彈性。 破解困境三:建立高品質教育智庫,進行長期規劃與質量監控 上海在PISA(國際學生評量)成績表現優異的背後,有一個實力堅強的教育科學研究院當後盾,長期針對教育政策的執行,做質量監控與研究發展,並協助培訓老師專業精進。 相對於台灣,1983年教育部就提出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想法,已經談了快30年。 「結果什麼具體配套準備也沒有,直到明年要上路了,才在今年要求所有老師在一年之內,要上完十二年國教所有相關研習。我們的教育沒有長期規劃與推動策略,只求短期達標,」一直處在教改第一線的師大教育系系主任甄曉蘭感慨地說。 原本應該扮演台灣教育智庫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在教育界人士眼中,過去卻一直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找出自己的方向 儘管台灣教改面臨重重挑戰,但各國其實也正面臨不同的問題。 美國貧富差距日益嚴重,導致學生能力落差愈來愈大,在各項國際評比中的成績也不盡理想。 以科技工藝聞名的德國,也開始發現科學人才與技術工人愈來愈難尋找,憂心科技實力流失。 上海衝上國際評比世界第一,卻開始擔心學習壓力壓垮孩子,努力展開「減負」措施,強調多元均衡學習。 台灣可以不必悲觀,但必須找到自己的方向。 【延伸閱讀】 《■ 12年國教國中現場大調查:「家長」是學生最大的壓力》
《■ 教改17年省思/說好給孩子的未來呢?》
《■ 侯昌明教育之道:態度比分數重要》
《■ 借鏡德國教育 拯救青年高失業率》
《■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http://www.cw.com.tw/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