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消失中的偏鄉小校 系列6:石岡國中缺人力 輔導老師好累

立報/本報訊 2013.12.09 00:00
【記者李宜霖台中報導】921大地震震垮了根深蒂固的教育,台中石岡國中校舍龜裂嚴重,必須重建,學校進行校舍的重新規劃,重新打造教育環境,也面臨新的困境。

由於學校建築物結構脆弱,學校向教育部申請專款補助,也跟921基金會爭取部分款項,參與重建過程的總務主任黃宏建表示,慈濟協助重建的學校雖然速度快,但加入慈濟宗教色彩元素,教育部協助的重建依學校校務發展委員會,較能納入學校自主想法。重建後,學校煥然一新,比起9年國教老舊制式校舍,建築更加發揮教學空間、安全,學生學習效果比以前更好。

去年,石岡國中學生人數有658位,現在有601位,有22班,學生來自石岡、新社、東勢區。黃宏建指出,目前民眾生育少,導致少子化。學校附近社區沒有產業也欠缺社會資源,社區居民多以農業為主,大部分種果樹維生,縣市合併之前被列為偏遠學校。家長忙於生計,家長會組織薄弱,跟學校互動少,難以參與學校校務,只有少數家長有時間擔任志工。

學校代課教師多,黃宏建說,年輕老師沒有落地生根的打算,基於生涯規劃,流動率高,寧願到都會或返回家鄉教書。針對即將實施的12年國教,他提到,目前12年國教政策不明確,一變再變,學校輔導要更辛苦了解學生性向,也有向家長釐清的壓力。

新住民二代表現傑出

石岡國中的新移民子女有49位,越南有24位,中國18位,其他還有印尼、菲律賓。輔導主任楊伶雯任教班級都會教到新移民子女,她觀察,新移民子女的數理成績相當優異,不輸一般同學,甚至更優秀;也因為身處客家環境,新住民子女普遍會說客語,甚至得到客家語演說比賽優勝。

輔導室計畫未來邀請講師替新住民父母講述親子教育,還有親子小團體活動,透過親子共學,增進親子溝通,未來因應人數增加舉辦活動,辦理補救教學。楊伶雯說,目前輔導的個案幾乎都是台灣孩子的居多,跟新移民比較無關,這些新移民母親嫁到台灣,不代表她們知識水平低落,只是原生母國經濟不好,但新移民家長對孩子的教養相當用心。

楊伶雯認為,921大地震時,父母為了經濟、重建,沒有心力注意孩子的成長,缺乏照顧陪伴,造成學生情緒與生活都不穩定;而現在的學生家庭中,單親、隔代教養比例相當高,只有學校的輔導是不夠的,除了輔導老師人力,還引進認輔志工媽媽,以媽媽的心情陪伴孩子,對於欠缺關懷,需要陪伴的孩子,利用中午時間給予關心與溫暖,棘手的個案就由輔導老師接手。

個案太多 老師不夠

初級預防是一般老師的任務,老師會通報輔導室,告知學生情況,輔導老師會隨時掌握孩子狀況,如果有需要,會安排家訪。楊伶雯談到,學校位於半山腰,代課師資很難聘,導致每位教師教課的堂數多,輔導工作就會被排擠,加上學生多元、問題也多元,雖然學校有專任輔導老師,個案量相當大,每天都有新狀況發生,必須隨時準備家訪、學生輔導,人力相當吃緊。

楊伶雯說明,以前的家長在務農之外,也相當關心教育,雖然學歷不高,但很注重孩子的課業;現在情況改變,這邊需要救助的孩子比例相當高,因為經濟需求,父母花很多時間工作,疏於陪伴孩子,親子關係疏離,甚至有家長反映不曉得如何跟孩子聊天,發生問題時也不曉得如何幫助孩子。

因為女老師較多,為了安全,有時候希望男老師陪同前往家訪。楊伶雯表示,目前人力相當缺乏,需要家訪的學生人數比例攀升,只要有3、4個特殊孩子,就會造成學校疲於奔命,還有政府要求太多教育評鑑,老師要準備資料,還要因應12年國教要求提供學生諮商,再加上教學、輔導,造成老師壓力很大,她希望政府能重視輔導的嚴重問題。

(圖說)石岡國中學生在課間活動展演,為學校帶來青春的活力與氣息。(圖文/李宜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