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林書煒:跨界好危險 吳興國夫妻被塞進抽屜…

NOWnews/ 2013.12.06 00:00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生活的經歷、年歲的流動、處境的轉變,經由藝術創作的詮釋,成為了人性普世「我們」的共同經驗,卻又因無法避開「我」的視角,每個「我」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繼「ART TOYS」、「假山疊塢」以及「ALIVE AND KICKING」之後,MOT/ARTS藝廊再於今年推出第四檔的「ART FOR THE MASSES」計劃-「我.我們」展覽。

此展力邀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收藏家的大力推崇,被喻中國最有價值當代雕塑家之一,甫於今年七月在台北當代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的向京,與同為雕塑藝術家,在當代雕塑語言、後政治化表現手法的探索實踐中引起了國際注目的瞿廣慈夫婦。以及從京劇正統背景橫跨國際多元戲劇舞台,甫於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並代表國家接受BBC專訪的全方位台灣表演藝術家吳興國,與同為雲門出身並致力於舞蹈演出、創作數十年的舞蹈家林秀偉夫婦。

透過兩對夫妻、四位藝術家以「我」和「我們」作為藝術跨界合作的切入點,將原創作品中細微跳動的符號進行延伸,帶進個體以及群體經驗,透過肢體、影像和雕塑相互詮釋,推出全球限量88套結合雕塑與舞作錄像的「我.我們」作品,讓生活、大眾與藝術重新對話,撞擊出嶄新的生命火花。

5日記者會上,主持人林書煒引用吳興國的話表示,雖然跨界有時也是很危險的事,或許彼此難以交集,若是概念相近,那麼即使風格或呈現手法不同,總是會在相同意念中產生交流和火花。她也說,其實很難想像藝術家可以一起生活!

銀川美術館藝術總監謝素貞致詞時表示,她認為,這四位藝術家不融合,但有吵架的愛情才會更堅貞。忠泰生活開發執行長李彥良則說,這次確實是不可能的任務,讓領域跨足到表演領域,開創新的可能性。

另外,開幕記者會上,吳興國、林秀偉的愛女吳采麟也現場演繹了一段舞蹈,世界是一個整體,我和我們都在裡面,讓在場所有人都鼓掌稱讚。

吳采麟開場獨舞。

MOT/ARTS自2008年「ART FOR THE MASSES」推行計劃,作為藝術家精神力量衍生的重要平台,提供了將抽象的精神魅力轉譯成可觸及的新藝術型態的實現途徑。人們的觀念不斷打開,當代藝術所包含的能量不斷擴大,原作的精神性力量經過跨界相遇與衍生開發,呈現新的藝術成果,藝術原作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不僅讓藝術與生活本身更加接近,也喚起人們新的藝術體驗與想像力,藝術感染了大眾,民眾能用藝術的思維來看待生活,意即―大眾藝術化。

2013年第四檔的「ART FOR THE MASSES」《我.我們》,是四位藝術家自我和彼此之間的對話,關於「我」,也關於「我們」。向京以全新的「我們」呈現自我存在的感知與共鳴,瞿廣慈以吾我的回歸帶領觀者體驗最初美的悸動與內在的發現。

林秀偉和吳興國則將真實的「我們」蘊藏在《我.我們》中,拉開作品檯座抽屜的錄像裝置,映入眼簾的是二人此刻真實的狀態,舞作影片以傳統的膠捲底片,結合現代3D影像技術,立體化的表演,讓兩位舞者在虛與實、過去與未來之間穿梭,也讓創作自由遊走於表演、舞台和觀眾之間,隨著觀者親自手動捲片播放舞作,似乎也與舞者一同呼吸,並與檯座上方向京和廣慈的「我」共享生命經驗的連結。向京的作品裡不斷談到跟人相關的問題,談到個體、談到社會結構的關係,或者是人和人、人和物質、人和世界的關係,不停圍繞著「我」和「我們」的主題。向京此次重新創作了2007年的作品《我們》,在原本作品憂鬱氣質之外,更添入了一絲情色意涵,這樣隱約透露著的、半透如凝脂般的神色與表情,這是向京一直以來想嘗試的微妙境界。瞿廣慈的《吾本木》是講一種天人合一的關係,表達出如何在一種不同的眼光裡,無論是關係或物質,在發生變化中使兩個存在融合的重要原因。結合在《我.我們》的合作中,瞿廣慈以《吾本木》的樹枝和鳥以純錫翻模鑄造,在探討「我」的本質為何的同時,他選擇了安定性高的純錫金屬,象徵此時心境的返璞。鳥的羽毛、肚腹、喙、眼,也一一精細地以手工彩繪,色彩淡雅華美。「美」是藝術的初衷,透過作品的細節和視覺的豐富性,瞿廣慈將此作為一種內在化的發生,回歸到自身「我」的存在,象徵此時心境的返璞,表達了一種純粹的人類與生俱來的審美追求與創造,一種人人皆擁有的根本–真誠與美的情懷。

向京說,找到共同點才是難處,要跨界就要先找到邊界。瞿廣慈也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鎖,鑰匙須要去尋找,而透過這次的跨界合作,她認為其實內在還是有很多的共通點。

1988年的《生之曼陀羅》是吳興國與林秀偉共同創作的第一支舞作,就真實表達他們之間的故事和經歷,從相遇然後互相吸引、融合、到對抗,就像一個家庭裡存在著兩個想法,互相牽扯對方卻又糾纏在一起,隱晦地陳述出一種不捨、卻又愛又恨的情緒,這是一種強烈關係的存在,也是一種激勵,愛通過撞擊而成長,不是死水般永遠不起波瀾。此次重新詮釋的《生之曼陀羅》生長出更深層、提煉後的美,舞蹈動作中有著京劇的凝神亮相,以及霎時間的凝氣屏息,是吳興國身體表現符號,舞作中的「雙頭獸」象徵兩個個體在時空裡相遇,從互相的探索、拉扯到思維的融合,表現「我」和「我們」的關係,在歷經年歲後,再次一同用肢體述說屬於兩人之間「我們」的故事,與向京和瞿廣慈對話。距離上一次兩人合舞已有八年之久,林秀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在這此的重新共舞過程,她覺得時間好像不存在、被遺忘了,那是一種回歸身體和精神上感知的狀態,非常美妙。吳興國也認為這是他對現代舞記憶的直覺表現,很自然而然地挖掘出身體裡的精華。林秀偉還說,她問吳興國有什麼感覺,結果吳興國回答她:妳變重了!

林秀偉也說,藝術有時是孤寂的,需要推廣,她說,歡迎大家來窺探我們;吳興國則說,創作是在走自己的人生,他跟林秀偉則是,不用套招就在一起的人生。兩人也透露,從18歲就開始一起跳舞,吳興國本還想補充說,已經跳了超過30年…話還沒說完,就被林秀偉打斷,因為再說下去,女人的秘密就洩底了!另外,談到兩人之間,吳興國也現場給林秀偉一個擁抱,看得出兩人的好感情。

藝術無界線的時代,變,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吳興國長期透過舞台,把西方文學與京劇做結合,這種跨文化、跨領域的嫁接也是他一直以來堅持的創新與突破。他認為,跨界可以像一面鏡子反照看見自己、也可以看見別人,雖然跨界有時也是很危險的事,或許彼此難以交集,若是概念相近,那麼即使風格或呈現手法不同,總是會在相同意念中產生交流和火花。吳興國說,希望大家來看展,進入我們的世界,欣賞體會「沒有語言中的語言」。

此次四種不同元素和角度的並置,和兩種不同領域藝術創作的差別對照、自由度,這就像一種對話,儘管各自的作品樣貌和形式看似擁有許多不同的外相,但其實每個「我」或「我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都只是以藝術為媒介,把主觀的感覺放大到整體的投射。在作品一慢慢創作誕生之中,藝術家面對自我、面對伴侶、面對跨界對方,在過程中不斷磨合,產生意想不到的改變。在對事物的認知或理念上,終歸找到一個共通性,構成一種關係,摒除各自擁有某種特定型態的外在之後,藝術家的終在《我.我們》這樣的題目之下被綑綁在一起。

MOT/ARTS與專業策劃團隊研究學術理念,提出合作創意,進而尋找合適參與的藝術家,找出跨領域合作的切合點。

透過不同領域國際大師及藝術家跨界合作,讓人們不只通過原作來認識藝術家的藝術價值,更可將原作的精神性力量,經過衍生開發和設計,構成全新的作品及不同以往表現形式,擴大藝術家原創作品的創新性,以限量版的概念,推動更為廣泛的藝術收藏可能性。「ART FOR THE MASSES」並非只將跨界作品做單一概念的疊加,而是將不同領域的創作經過對話交流,在跨界的切合點將原創符號進行衍生開發,構築成一件全新的作品,開創嶄新的呈現與藝術體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