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學學費調漲 共識難取得

中央社/ 2013.12.03 00:00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3日電)油電和人事成本不斷攀升,「萬物都漲,只有學校不能漲」一語道盡大學心酸。學費的沉重、大學的經營困難,使漲學費難以取得交集。

近年來受到經濟不景氣,大學學雜費已將近10年未調漲。受到油電雙漲,加上軍公教人員調薪3%,使大學經營越來越吃力。加上二代健保衍生的補充保費、兼任教師鐘點費調漲,更讓大學的財務情況雪上加霜。

因政府財政困難,大學接受的補助有限,只能設法另闢財源,而學雜費就是一項重要來源。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現在物價都在漲,教師薪資更是每年晉級,即使今年學校研擬調漲1.125%,光教師薪資可能就吃掉1%的漲幅,「萬物都漲,只有學校不能漲」,長久下來對學校經營只會有負面影響,教學品質的維持也會更加困難。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指出,現在物價、電價都上漲,教育部給的補助款卻越來越少,若不漲學雜費勢必造成學校經營困難,也會衝擊教學品質,但教育部規定的最高漲幅連1000元都不到,雖然有點如同「雞肋」,但學校努力希望做到讓學生對調漲學費的運用「有感」。

然而,就業環境不佳、薪資倒退,使民眾難以接受調漲學費。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認為,萬物齊漲加上大學畢業生起薪22K的慘況下,大學調漲學費對受薪家庭來說是雪上加霜,目前經濟弱勢學生多就讀專校或私校,調漲學費可能使高教的反重分配更加惡化。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指出,台灣的大學過度仰賴學雜費,政府補助學校經費不斷下降,造成高教品質惡化且不均,而教育主管機關並未做出有效監管,因此調漲的學費是否公平地用在學生身上仍有待商榷。

夾在學生和大學間的教育部也很為難。教育部長蔣偉寧出身大學校長,對大學經營困難更加有感,希望推動合理的常態學雜費調整機制,只是漲幅若太低,對學校幫助不大,漲幅太高,民眾又難接受,加上學生、家長、立委一片凍漲聲浪,使新的學雜費調整公式至今仍難產。

大學學雜費不只單純反映收入和支出,背後更隱藏就業環境、職場薪資等因素,在惡性循環下,大學經營和高教品質正維持一種恐怖的平衡,除非經濟環境改善,學生願意也能夠支付較高的學雜費,或有企業願意投資大學,減輕大學對學費的依賴,否則高教危機遲早會來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