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死於口腔癌 建築工、司機、漁工最多

中央廣播電台/沈雅雯 2013.12.03 00:00
每年12月3日是中華民國的「檳榔防制日」。國民健康署今天(3日)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台灣每年約有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又以建築工人、司機與漁民最多。國健署強調,檳榔中的「檳榔子」是第一類致癌物,民眾應該拒絕檳榔、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才能遠離疾病。

台灣自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不過,台灣罹患口腔癌的患者近10年來飆升2倍,以2010年癌症登記為例,台灣新增6,500名口腔癌個案,每年約2千多人因口腔癌死亡。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科長賈淑麗指出,國際癌症總署早已經將檳榔中的檳榔子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雖然台灣男性嚼食檳榔的比率從2007年的17%下降到目前的10.9%,但口腔癌的發生率仍沒有下降,主因就是在戒斷檳榔後的3年內,仍會受檳榔子遺毒的危害。她說:『(原音)為什麼發生率還沒有很大的下降?是因為檳榔子的毒性跟其他的狀況不一樣,檳榔戒斷後2到3年,它還會有檳榔的毒性會持續呈現。』

根據勞工安全衛生研究院分析2004到2005年的資料發現,死於口腔癌的職業別中,以建築工程業、陸上運輸與漁業最多。賈淑麗指出,勞工嚼食檳榔主要因為提神、降火與保暖,國健署近年已透過與勞委會、農委會等部會合作,希望可以降低勞工嚼食檳榔的比率。

對此,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指出,政府部門應該思考勞工為何需要提神、禦寒,是否與超時工作、不當的工作環境有關。他認為政府應該雙管齊下,除了宣導檳榔的危害等知識外,也應該嚴格執行勞動法規,保障勞工的工作權益,改變結構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