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新書「故宮在台灣」 透露2度赴美展出祕辛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3.12.02 00:00
服務國立故宮博物院長達45年的退休參事石川榮,今天(2日)發表新書「故宮在台灣」,他以親身經歷,將故宮遷台後如何走出沉默,進而提升科技典藏,成為世界級展館的過程,娓娓道來。書中並揭露1961年、1996年故宮文物2度赴美展出的波折,讓外界更加了解故宮致力維護中華文化的用心。

關於故宮歷史的相關著作不在少數,石川榮的「故宮在台灣」一書,則是一個畢生奉獻故宮的「老故宮人」所寫的回憶錄,書中寫到了2次故宮文物赴美展出的過程與幕後曲折,尤其引人矚目。

石川榮指出,1961年第一次故宮文物赴美展出,當時美國方面特地派遣軍艦運送,將近一年在博物館巡迴展出,共吸引近50萬人次參觀,成果豐碩。

1996年故宮第二度赴美舉辦巡迴展,過程卻歷經一波三折。石川榮表示,起因是當時美國國內規定任何一項借展展品投保金額為3億美金,但故宮借展精品相當多,政府要求至少投保10億,美方募款不順,最後只好透過中華民國外交部編列新台幣8千萬預算解決難題。不過當時立法院二讀通過決議,要求故宮赴美展覽需出售門票以回收8千萬,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不收取門票,再度讓展覽陷入僵局;國民黨只好緊急提覆議,終於在三讀前夕,去除赴美展覽障礙。

此外,中美斷交後,為避免故宮文物在國外遭第三者提告,而陷入司法扣押程序,台灣方面要求美方必須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案,這也樹立日後故宮赴國外展出的範例。石川榮說:『(原音)在這去之前就有很多籌備工作,籌備工作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他們的國會裡面必須要通過一個法案,就是免除司法扣押,現在有很多...可能明年要去日本,也都是這種要求,在這種要求下才能夠去,等於是第一個範例。』

但台灣民眾對於國寶出國仍有疑慮,當時就有人發起抗議故宮限展文物赴美的「搶救國寶」活動,為此教育部開了3次會議,確認其中23件文物不適宜赴美,才讓展覽順利成行。

石川榮說,2次赴美展出相隔35年,第二次中華瑰寶展卻更為轟動,也讓故宮首度突破30多年文物海外展出困境,對於日後故宮拓展國際影響力,起了深遠影響。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