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攝影抓瞬間 典藏內蒙塞上風光

立報/本報訊 2013.11.27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呼倫貝爾草原的浩瀚光景、無邊無際的巴丹吉林沙漠,他們賽駱駝、放牧,塵土飛揚的壯闊景致,成為一張張瞬間永恆的影像。由內蒙古自治區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內蒙古風光攝影展」,27日開展,共98幅攝影作品將於華山連展3天。

(上圖)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謝美華指著她的作品中一支方從弓上射出的箭,她表示在內蒙古許多人還未曾見過精準捕捉到箭身離弦瞬間的影像,該作品已被內蒙古自治區攝影家協會典藏。(圖文/楊子磊)

北接蒙古國、俄羅斯,南臨北京、山西、甘肅等地,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區的內蒙古自治區,土地面積廣達118.3萬平方公里,約是台灣的44倍大。

等了30分鐘的一箭

4年前,內蒙古自治區攝影家協會主席額博來台開展,吸引台灣攝影家陸續北赴內蒙古取景。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謝美華至今已去過6次,其中一次正好趕上內蒙古的冰雪節,內蒙古居民平時以放牧維生,一到冬天便休養生息慶祝。為了抓取射箭參賽者的神情、箭射出去的瞬間,她在零下30度的草地上拍了近30分鐘,終於拍攝到令她滿意的照片,該照片也被內蒙古攝影協會典藏。

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莊靈10月初第一次前往內蒙古阿拉善參觀,原本要去拍胡楊的他,歷經一天的車馬奔波,行經幾無景致變化的6百公里後,終於抵達額濟納旗的黑水城,意外認識了漢代文書記錄的載體—居延漢簡,看到居延漢簡隨著時代的變遷,多數文物至今被典藏於俄國博物館,不勝感嘆。

歷史文化作為底蘊

莊靈在這段旅程中,深受內蒙古風光震撼,他說,王維於《使至塞上》一詩曾寫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沒有實際赴內蒙古走一趟,無法體會王維詩中所傳達的意涵。

▲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莊靈表示,攝影者若能充分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脈絡,就能觀察到更多人文細節。(圖文/楊子磊)

莊靈喜愛考究一地的歷史與文物,當年剛進台視時,曾在1991年赴西藏採訪,原本同事規劃要直接搭飛機到烏魯木齊,他卻堅持一定要走出塞行程。

莊靈認為,攝影的道理也是如此,若沒有歷史文化作為底蘊,就會如同現代觀光般走馬看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