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拔不完的草,看不完的感動──達蘭埠的共耕經驗

立報/本報訊 2013.11.21 00:00
■金惠雯

編按:為了培育目前參與102年度原住民族部落活力計畫的營造員與部落幹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辦理4個梯次的部落營造人才專業提升工作坊,分別針對「利用部落閒置土地,辦理共工共耕」、「回復部落傳統文化記憶」、「發展部落經濟產業」、「營造部落民族生活環境」4個主題,辦理實務經驗的討論與行動方案規劃,本系列文章即記錄這些工作坊的辦理過程與成果,提供給有興趣的伙伴參考。

(上圖)達蘭埠部落的工作團隊用歌聲感謝所有學員的參與和貢獻(圖文/原促會)

和達蘭埠部落的相遇,始於我們開始推動部落共同產銷平台,那時的達蘭埠部落即以推動malapaliw(阿美族語的換工)精神的碳焙金針著稱,成為其產業的重要特色,後來透過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協助,在原居的舊部落搭建了一座遊客中心,被稱之為「黑暗部落」,透過整合部落內各項生態遊程,包括溯溪、生態解說等,使達蘭埠部落的產業從原本單純的農業,拓展到更多元的生態旅遊產業。

到了民國99年,更入選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的永續部落,從第一年評鑑的乙等到第三年獲得優等的殊榮,我們看到了達蘭埠部落的學習與成長,也看到共耕文化的復振對部落發展的效益。所以工作坊的第一站,選擇到達蘭埠部落了解共工共耕的工作模式與經驗,希望讓想推動「利用部落閒置土地,辦理共工共耕」面向的學員能夠從他山之石的經驗中有更深入的學習,不再走重覆的道路。

體驗與參訪

為了讓學員能夠有充足的精神參與工作坊的課程,特地安排學員提前一天到達達蘭埠部落位於黑暗部落的遊客中心,體驗只用煤油燈的部落傳統生活,在微微的燈光中,我們體會到達蘭埠部落不願意讓電線杆上山的用心,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情感。

第二天早上,我們在蟲鳴鳥叫聲中被喚醒,雖然睡的藤床沒有現代飯店的舒適,但一個晚上的交流卻讓我們彼此的距離拉近了。用過早餐後,在解說員兼司機的引導下,我們從六十石山後的顛簸道路中慢慢繞了出來,更能感受到達蘭埠農民載運金針過程的辛苦。

到了六十石山的至高點,我們看到了號稱「小瑞士」的美景,聽著解說員說著金針的種植過程,這才明白為何達蘭埠部落的農民會高唱「青海的草原,永遠拔不完」的歌,也為有機金針的價值下了最好的註腳,永遠拔不完的草,需要的是永遠共工共耕的工作模式,人力成本自然比起使用殺草劑的金針高得多,但真正的價值還包含了因此保存下來的阿美族文化,這也是達蘭埠的金針產業最值得稱頌的地方。

張英妹牧師是達蘭埠部落金針產業的催生者,10年前毅然決然帶著族人從慣行金針轉型為有機金針,且在2008年成為台灣第一個取得瑞士國際有機證書(簡稱IMO)的原住民部落產業。在她的分享中,我們看到了原住民部落在人力、資金缺乏的前提下,如何集結全部落的力量,整合各種資源,經過不斷溝通和嘗試,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也為原住民部落的產業模式發展出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最佳例證。

而曾經擔任營造員的王培恩,也以過去的營造經驗提出了經營「人」的困難與重要性,10年來的工班組成、鬆散後再組成,我們聽到的是一個個辛酸但甜蜜的故事,讓在場有相同營造經驗的學員們都心有戚戚焉。

腦力激盪下的經驗對話

在這次工作坊中,來自台灣各地部落的學員們,多是想在自己的部落推動共耕的文化與工作模式,因此我們請長期以來一直專注於食育和原住民產業文化的張瑋琦副教授,分享原住民部落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在張老師提綱挈領的說明下,與會的20餘位學員以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對達蘭埠發展經驗的個案分析,並且提出了建議方案給達蘭埠部落,希望能集結大家的智慧,讓達蘭埠部落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包括道路問題改善、人才培育計畫、部落特色營造以及工班永續經營問題等,20幾個臭皮匠的集思廣益,儘管提出的方案不見得完整或可以執行,對這次工作坊的所有參與者而言,都有了全新的體會。

首先,對參與的學員來說,透過對「他山之石」經驗的觀看和討論,同時也在檢視自己部落的經驗與問題,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學員們會不經意將自己的部落經驗置入達蘭埠部落的發展方案中,使得每一個問題與回應都不再是「達蘭埠的」,而是「在達蘭埠的我們」所必須共同面對的。

其次,對達蘭埠部落而言,透過這些學員的眼睛,他們再次看到這個共耕模式的價值,也聽到不同觀點下的種種建議,讓他們又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但在會後將這些學員的「建議」視為重要參考,並納入理監事會討論之外,並且在幾乎全程參與的過程中,也讓部落幹部和工班伙伴們,重新回顧了共耕模式發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也更堅定了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利用部落閒置土地,辦理共工共耕」的發展方向時,原本只是希望讓族人能夠「學習」共同耕作,共同分享經驗與價值,但卻發現這樣的價值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如同達蘭埠部落一樣,將這個價值與工作模式運用在產業的發展上,除了可讓這個產業更具有意義之外,也讓原住民部落能在現代的思維中找到自己專屬的立足點。

然而,過高的人力成本當然也為達蘭埠部落帶來危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達蘭埠部落仍然必須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產量減少、單位人力成本逐漸升高而必須調漲價格,但達蘭埠部落的金針卻仍然是搶手貨,因為黑暗部落的炭焙金針所代表的不只是友善環境,也代表阿美族文化中最令人感動的互助、共享的價值,讓達蘭埠的族人能夠在10年前攜手從困境中走出來,也能夠在未來艱難的環境中共同度過危機,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祕書長)

來自各地的學員針對達蘭埠的經驗認真討論。(圖文/原促會)

透過工作坊討論,我們把對達蘭埠的建議整理出來(圖文/原促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