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虎山腳下:多喝牛奶抗憂鬱?

立報/本報訊 2013.11.21 00:00
■張百達

台灣食品安全不斷亮紅燈,國人聞食色變,恐將引爆絕食潮!

從麵粉、食用油到如今的牛奶,每一項都是基本民生需求,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影響衝擊範圍廣大,更對國人健康乃至健保財政構成潛在威脅。如果這不是國安問題,那什麼才是?

尤其鮮乳,本身營養價值極高,也是許多食品加工業者及餐飲服務業都會用到的基本材料。而發育中的學齡孩童多喝鮮乳,有助於增加鈣質等營養補充,雖不可能會像廣告詞「長得像大樹一樣」,但對孩童的成長與發育,特別是智力的發展及抵抗力的提高,確實有所幫助。

然而,近日卻爆發出在國內牛乳市場市佔率佔有相當高比例的幾個主要大品牌中,竟然都驗出抗生素、雌激素、抗憂鬱劑乃至避孕藥等成分。

原來,牛乳飲品雖可區分為全脂、低脂,以及一般鮮乳或調味乳,在加鈣之餘,還暗中具備這麼多的「營養成分」,不僅廠商「為善不欲人知」地未列在品項包裝的成分清單,且不額外加錢,這種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實在令消費者消受不起。

當然,這些令人感到意外的成分,不可能是食品業者出於「好意」(或「惡意」)而主動添加的。畢竟,台灣「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並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沒有這麼先進超前。

也就是說,這些成分的存在,並不是業者為了增加國人抵抗力而在產品製程中不惜增加額外成本,以人工附加方式另行加入某種比例的抗生素;也不是為了部分國人女性賀爾蒙的不足,而主動添加雌性激素以為補充;當然也不是為了預防國人對各種生活現實的失望或不滿而可能引發的自殺潮,而添加抗憂鬱劑以作為預防性投藥;更不是為了與政府鼓勵生育政策進行對抗,而故意以添加避孕藥的方式所採取的「反政府」行為。

顯然,這些藥物成分的存在,問題主要應是出在源頭,而非製程。也就是這些乳牛的成長發育過程,從飼料成分到疫苗注射等管理,都出現了嚴重問題,包括長期遭詬病的生長激素及抗生素濫用,甚至可能還不只前述的四種藥物成分,如類固醇等。

面對這些問題,企業具有不可拋卻的社會責任,因為他們本應替消費者作好嚴格把關,尤其這些都是大廠,每年獲利豐厚,但顯然並沒有做到,應予譴責。至於政府本應扮演的他律角色,顯然也出了問題,其中是否涉及官商利益糾結及包庇,各界同樣應予追究,尤應藉由近來一連串的食安問題,徹底進行根本性改革及整頓。

否則,抗憂鬱喝牛奶,想避孕喝牛奶,將成為國人不可承受的笑話!

(時事評論者)

圖說: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2013年11月21日舉行「牛奶品質,源頭把關」記者會,呼籲政府相關單位為國民健康把關。(圖文/中央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