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竟然在一位非洲首領近似無賴的行動中得以扭轉;馬英九政府和習近平當局的交往,意外經由一次「斷交戰」的善意互動擦出深化火花,儘管很可能仍然是中國大陸達到統一最終目標的統戰手法,但不能不承認,當國力、國譽和國家目標都已建立起相當自信之後,中共領導階層開始運用不同思維解除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相互猜疑障礙。
當中共以信義坦蕩,面對和台灣達成的外交休兵默契時,馬英九總統也以不加碼金援回應了他就職以來活路外交的宣言。這個發展,對習近平主席和馬英九總統而言,都是考驗,都是挑戰,也都像套入了詭異驚喜的囚犯困境。
現在,他們兩位沒有一人可以破壞承諾;賈梅,會不會成為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媒人」?甘比亞斷交事件,會是台灣和中國大陸展開政治對話的試金石嗎?
這樣的猜測,從某種料敵從嚴的戰術戰略面衡量,或許都有過於天真樂觀的嫌疑,馬英九總統和他的大陸政策幕僚想必也十分知曉其中的陷阱和機會。但是,一旦互信果真成為馬習之間的共識橋樑,兩岸關係,或者說馬習互動發展的未來性不可限量,將是可能實現的發展。
馬英九以始終如一的治理風格著稱,他之所以得到美國強度支持,據了解,就和他上任總統職位後,多次與美國交往信守諾言的紀錄息息相關。習近平位居高深莫測的中國共產黨三位一體領導高位,領袖特質不為外界理解是必然傳統,但是以信諾戀舊為座右銘的這位紅二代,接掌中國大陸政黨大權後,與美國建立大國關係的互訪互識中,據分析透露,主要訊息,在架構美國政治領導階層,特別是柯林頓總統等核心幕僚心目中的「可信賴」角色。
互信,能夠成為中國大陸當局以誠意對待台灣的強力王牌嗎?
至少在今日的台灣,還有一半以上的民眾,無法用超越守舊格局的思想模式,擁抱這個主題。
然而,對於2016政黨輪替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民進黨和民進黨人又如何呢?
當中國共產黨隨著時代、環境和大小局勢轉變,正以另一種態度面對台灣,以甘比亞事例證明給台灣人驗證時,民進黨及民進黨人仍然守在原來仇視醜化中國大陸的窠臼之中嗎?
明眼人了解,兩岸拓步大勢所趨,意識型態鎖住了民進黨的少數深綠支持者,但也鎖住了民進黨開發向前行的可能。
面對中國,特別是甘比亞一案後的中國大陸,民進黨若是不能以正常國家視之,持續在黨內派系之鬥的小規模中,扭曲、汚名化中國大陸和他們的領導人士,激活台灣深綠選民的支撐柴火,早晚是要面臨燈熄光滅的窘況的。
正常對待中國,尊重中國與中國人,才是台灣主權揚頭抬首的第一步。
2012年台灣的總統大選證明,無法調整對中國,中國共產黨、中國人以及中國政治經濟現狀的誤差,造成了民進黨與台灣多數中產階級及中間選民之間的疏離。時日的演進可以預見,新起一代台灣人陸續成長主控台灣社會主要資源與階層之後,民進黨人過去藉著基層老一代民眾對國民黨政權的歷史記憶,敵對或邪魔化中國,進而挫敗外省籍政治競爭對手的做法,非但無法逹致成效,更可能成為反噬民進黨支持度的毒藥。
正常化台灣綠營特別是深綠民眾對中國的合理認知,也是民進黨政治參與者幫助解放綠營支持者的良心事業。
政治是藝術,也是魔術,對岸中國大陸執政者,以空前靈活、彈性及正面手法處理賈梅來自甘比亞的外交勒索戰,試圖建立中國大陸的另一種和台灣互信互動的高度,台灣人在戰兢戒慎之餘,也應該理解跳脫免疫於中國威脅的陳舊緊箍咒,此其時矣。民進黨貴為第一大反對黨,更應深切認知,彼岸對手已然今非昔比;民進黨的壯大,並不建立在對中國统治者的詛咒與敵視之上,就像中共了解,爭取台灣不能只靠圍堵、打壓和讓利台灣一様。
民主是學習,選票是教材,今日伊始之三、五十年,良性和平競爭,是台灣世代福祉依仗之基礎,這一點,民進黨的政治菁英人士和綠營的意見領袖們,想必體認最為深切。
國民黨人在內化納取了台灣本土認同主張,停止汙名化台灣主權意識政治理念之後,成功搶回政權的實例,是一面鏡子。民進黨跨大步,走寬路,爭取台灣社會中流砥柱的共鳴,以防止被消滅,就要放棄醜化及仇視中國的政治阿斯匹靈,從甘比亞斷交事件為起點,調整對中國的態度,將中國視為可敬對手做起,幫助深綠支持者走出心魔,也幫助民進黨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