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權益大漏洞 揹工生命誰來扛

立報/本報訊 2013.11.18 00:00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國際揹工保護組織、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山難者家屬針對台灣救難機制,建議必須重視揹工者勞動權益,推廣輕便攜式加壓艙技術,強化救援能力。

國際揹工保護組織致力於揹工權利與福利,主席Dr. Jim認為,台灣有很多高山,登山客、搜救隊員、揹工卻沒有團結,關於高山症、失溫、野外醫療、山嶽的教育知識非常重要,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的國際論壇是很好的起步。他也說,加壓艙是有效搶救人命的工具,台灣應考慮使用。

揹工問題必須立法

Dr. Jim建議,揹工問題必須立法,提供保險、薪資保障,以負重30公斤為上限,還有改善揹工山屋庇護所。針對揹工進行教育訓練,包括基礎急救訓練、救援工作登山技能。

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熀表示,協會協助團體、學校帶孩子上山體驗森林之美,可是,山上氣候變化大,容易造成失溫、脫水而引發高山症,救援也很困難,因此自救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大型登山隊伍都能備有簡便、容易帶上山的加壓艙,對於隊伍有安全保障。

缺乏足夠的救援設備

能高山是世界頂級風景,台灣擁有這麼美麗的山林卻缺乏足夠的救援設備,中山醫學大學學生張博崴著迷於山林魅力,雖然他曾在國外接受過山訓,但他2011年2月27日在白姑大山失蹤51天,政府搜索卻一無所獲,後來才在山友協助下尋獲遺體。因為台灣掌握的山嶽資訊太少,對環境完全不了解,張博崴的媽媽在切身之痛下,希望推動救難機制教育。

尼泊爾、馬來西亞等擁有2千米以上的國家,幾乎都備有加壓艙,縮短救援時效。台灣各縣市共有3,561座山,其中超過2千公尺的山有268座,擔任國際揹工保護組織台灣代表的張博崴媽媽說,台灣發生過多次山難,卻沒有解決辦法,台灣縱走救人至少要7天,但是高山症在一天內發生,導致腦、肺水腫,3小時內就會致命。國際揹工保護組織今年救到一個重達1百多公斤的原住民,沒有人搬得動,後來靠加壓艙才救回一命,降低惡化狀況。

張博崴媽媽指出,原住民揹工最艱難的處境是罹患高山症,或發高燒、受傷,沒人陪他下山,自己走下山而死亡;還有揹工吳明旭因為揹得太重,超過45公斤,以致墜崖。

張博崴媽媽說,很多揹工的膝蓋、坐骨神經都受了傷,無法再工作,卻毫無保險。

工作艱難 薪資卻下降

她說明,只要一上山,揹工幾乎是24小時工作,從煮早餐、紮營、找水、清理現場,幾乎沒有停止,非常辛苦;國外則是嚮導、揹工、協作員清楚分工,協作員負責煮餐,揹工揹重物。

而揹工的薪資計算,第一天可能拿3千5百,給工頭抽成後,只剩下2千8百;第2天因為揹負重量降低,薪水降到2千,第3天變8百,第4天變5百,張博崴的媽媽說,揹工薪資逐日下降,非常不合理,應該要給固定薪資。

(圖說)立法委員田秋堇(中)於2013年4月23日上午會同山難者家屬共同召開記者會,提出揹工的權益問題與嚮導的專業認證問題,家屬也呼籲應明訂揹工負重標準與薪資等權益。(圖文/姜林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