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臺灣是個故事島打開塵封往事 歌仔戲國寶廖瓊枝分享「戲界人生」

Wow!NEWS/ 2013.11.18 00:00

臺灣的面貌是什麼?是屏東車城種洋蔥的農人?是花東海濱的原住民?是外省老兵、臺籍日本兵、還是新移民?這些人都是臺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寫照之一,都代表了臺灣的一部分,還有很多臺灣人的深層記憶,臺灣人自己都並不認識。官方記事、學者書寫、史家研究固然都是史,但是國民口述的生命史是最真實的、沒有偽裝的國史。臺灣是個故事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生命點滴的拼圖總匯,就是國民記憶庫,就是真正的國史。

文化部今(18)日啟動「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的口述蒐錄大行動,民眾可以透過全臺故事蒐錄站、行動列車、或自行利用網站連結,將個人生命經驗或難忘的刻骨銘心記憶,上傳到雲端資料庫保存與分享,「打開記憶的抽屜,讓臺灣人互相認識彼此的心靈!」文化部特別邀請廣播界前輩崔小萍女士、歌仔戲名角廖瓊枝、原住民學者孫大川、創業科技人童子賢、作家王文華等,一同分享每個人「不同時代,不同歷程,看似平行,卻各自迥異」的生命際遇,豐富了我們對於臺灣的認識和想像。

龍應台表示,同樣生活在臺灣,但是我們卻往往並不了解彼此,包括身邊長輩內心最深沉的記憶。她指出,從小我們就知道有世界史、國史,解嚴後也開始大量出現地方史、村史,但是每個人的生命史、藏在深處的個人記憶卻還沒有受到廣泛的深掘。

「臺灣是個故事島!」來賓們交流時,回到最原始的個人層次,發現臺灣人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述說,分享彼此的人生體驗,其中很多動人遭遇還可以拿來寫書、拍電影,但都被深藏在每個人內心的抽屜裡。文化部希望透過國民記憶庫的推動,打開抽屜,讓更多庶民的生命經驗,豐富我們對臺灣的認識。

廖瓊枝老師回憶她的「戲界人生」緣起,原來童年時她與阿嬤相依為命,十一歲時原本有機會穿著第一只繡花鞋粉墨登場,卻因為打工貼補家用燙傷了腿,演出當天她無緣登台,只能坐在台下嚎啕大哭。出身臺東卑南的原住民學者孫大川,則把講述的故事送給他今年高齡百歲的母親;五年前母親的記憶力開始衰退,有次經過通往南王村的綠色隧道時,母親忽然驚慌地發現隧道旁的舊時景物正在改變,「擔心連這個最後的童年記憶都不見了!」

科技人童子賢用手機APP錄製自己的生命經驗,卅多年前花蓮瑞穗的一場大火,毀了阿公的中藥鋪、父親的鐘錶行,徹底改變了家族命運,他帶著倖存的幾張老照片,想著詩人楊牧作品也描述過類似心境,「一幕一幕的感傷湧上心頭!」而廣播界前輩崔小萍女士,回憶年輕時廣播劇導演、十年冤獄的波折,「過去的榮耀,已經隨風消失,現在即使頭髮白了,但是生命力依舊強韌!」每段生命故事,都令在場人士為之動容。

為鼓舞全民一同參與,國民記憶庫在全國各地包括偏遠離島馬祖、金門、澎湖在內,共設置50多處「故事蒐錄站」,其中44處已設置完成,其餘者也會在年底前完竣,民眾可以就近選擇最近的據點,向服務人員預約登記後,前往蒐錄站錄製影音版的個人故事。文化部特別呼籲年輕人陪著年邁的長輩,為這群走過顛沛流離歲月的臺灣人,留下最寶貴的生命記憶。

龍應台強調,國民記憶庫結合雲端科技,所有當事人的口述內容,都會使用數位影音加以紀錄,並上傳至雲端資料庫保存,「這些都將成為臺灣人最重要的資產,永遠保存。」所有庶民記憶經過當事人同意,會在專屬的「臺灣故事島」網站公開分享,國民記憶庫的素材成為涓涓清流,溫潤臺灣人的心靈。此外,國民記憶庫是項持續性的庶民記憶蒐錄,絕對需要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很多故事蒐錄站就設置在很有活力的地方社團、社區組織的辦公室裡,號召民眾「自己說自己的故事!」文化部培訓了300多名義工,協助各個蒐錄站的錄影錄音工作,有的義工本身就是地方文史熱愛者、有的則是退休攝影師、有的是大學生…臺灣民眾自己動員起來,與時間賽跑,為臺灣蒐集國民的生命記憶。

除了故事蒐錄站,文化部也規劃多樣的蒐錄管道,民眾可以透過APP及「臺灣故事島」網站自行上傳故事;部分偏鄉與未設置故事蒐錄站的地區,也會以「故事行動列車」巡迴下鄉的方式,讓偏鄉民眾便於參與錄製。

國民記憶庫蒐錄行動即日起展開,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了解詳情,網址:http://storytaiwan.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